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可以健康的生活,但是许多潜在的疾病都会给孩子的身体健康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就比如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那么医院可以检查出来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吗,该怎么检查呢,下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X线检查:X线透视、摄片及食管吞钡可了解心房、心室和大血管的位置、形态、轮廓、搏动,有无肺门“舞蹈”征、心脏增大、食管压迹等。摄片常取后前位、侧位、左前斜及右前斜位。根据情况可做记波摄片、断层摄片或心血管造影。新生儿及小婴儿心胸比例达百分之55,并有胸腺增大阴影。
(二)心电图:可反映心脏的位置、房室有无增厚及心脏传导系统情况。
(三)超声心动图:这是一种无痛、非创伤性的检查,能显示心脏内部结构。M型超声心动图:用单晶体探头扫描在超声上的显像,可观察到组织结构间的距离,通过辨认波型,对心脏的腔室和血管的大小进行定量测定,用以估计心脏解剖上的异常及严重程度;二维超声心动图心脏扇形切面显像:用探头做心脏扇形扫描,能显示出心脏各层的结构关系,与M型超声心动图不同的是它能显示心脏内大面积的实时活动图像;三维超声心动图:应用计算机将一系列的二维超声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能以立体方式显示心腔、心内结构、大血管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活动情况,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多普勒彩色血流显像:这是新一代多普勒心动超声诊断技术,它可在二维和M型超声心动图基础上实时显示血流的方向和相对速度,提供在心腔和大血管内血流的时间和空间信息,能直观循环的血流,故称为“无创伤性的心血管造影术”。
(四)心导管检查:是先心病明确诊断和决定手术前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根据部位分左、右心导管两种检查,临床常用有心导管检查。其方法是在x线透视下用不透放射线的塑料导管,插入肘部贵要静脉或腹股沟部大隐静脉,经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右心室达肺动脉。此项检查可了解心腔及大血管不同部位的血氧含量、压力变化,明确有无分流及分流的部位,导管如进入异常通道更可提供重要的诊断资料。左心导管则由股动脉或肱动脉插入。
(五)心血管造影:经以上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而又需做手术者,可做此检查,方法是经插入导管将含碘造影剂(百分之76泛影葡胺)在机械的高压下,极迅速的注入心脏或大血管,并连续快速的摄片或拍电影,观察造影剂显示的心房、心室及大血管的形态、大小、位置及有无异常通道、狭窄及有无闭锁等畸形。造影术分静脉、选择性及逆行三种方法,最常用为选择性造影,即将导管的顶端插至需显影部位的近端,然后注射造影剂。
(六)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用精细而复杂的闪烁照像机可将流经心脏的注入物,如99m锝(99mTc)演示为可见的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图,以进行定性及定量测定,确定心室和大血管的相对大小及探测有无心内分流和各种先天性解剖异常。
(七)磁共振成像:用于心脏检查的非侵入性新技术,成像清晰度高,今后可能代替心导管检查,主要用于测定心内分流、定性、定量及瓣膜反流等,计算心室容积和射血分数等。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复发率较低,但并非完全不可能。复发风险与手术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及术后护理密切相关。术后定期复查和科学护理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1、复发原因分析 先天性心脏病的复发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 手术类型:部分复杂手术(如心脏瓣膜修复或大血管重建)可能因术后组织愈合不良或功能异常导致复发。 - 病情严重程度:病情较重或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的患儿,术后复发风险相对较高。 - 术后护理不当:术后感染、药物使用不规范或未按时复查可能增加复发概率。 2、预防复发的措施 - 定期复查:术后需定期进行心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监测心脏功能恢复情况。 - 科学用药:遵医嘱服用抗凝药、抗生素等药物,避免感染或血栓形成。 - 合理饮食与运动: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避免剧烈运动,选择散步、游泳等温和活动。 3、术后护理建议 - 家庭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患儿接触感染源,注意保暖。 - 心理支持:关注患儿情绪变化,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帮助其适应术后生活。 - 紧急处理:如发现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嘴唇发紫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复发率虽低,但家长需高度重视术后护理与复查。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和细致的护理,可有效降低复发风险,帮助患儿健康成长。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大部分孩子可以接近或达到正常孩子的健康水平,但具体恢复情况因手术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及术后护理而异。术后需要定期随访、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以确保心脏功能正常发育。 1、手术效果与恢复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目的是修复心脏结构异常,改善心脏功能。对于轻度病例,如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手术效果通常较好,术后心脏功能可完全恢复正常。对于复杂病例,如法洛四联症或大动脉转位,手术可能无法完全恢复正常心脏结构,但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术后恢复时间因人而异,一般需要数月至一年。 2、术后护理与随访 术后护理至关重要。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的呼吸、心率、食欲和活动能力。定期随访是确保术后恢复的关键,医生会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评估心脏功能。术后早期避免剧烈运动,但随着恢复,可逐步增加活动量。饮食上,建议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类、鸡蛋、蔬菜和水果,避免高盐、高脂肪饮食。 3、心理支持与教育 术后孩子的心理状态同样重要。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对于学龄儿童,学校应提供适当的教育支持,避免过度压力。如果孩子出现焦虑或抑郁情绪,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大部分孩子可以过上接近正常的生活,但需要家长和医生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护理和定期随访,确保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