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外耳道炎早期有什么症状

发布时间: 2017-04-14 14:05:50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耳朵对于我们听觉的一个重要器官,任何耳朵疾病都会从不同程度影响到正常的听力,外耳道炎是一种耳朵炎症疾病,尽早的发现疾病的存在是要靠它的症状来判断的,所以我们要了解一下相关的知识,接下来为朋友们介绍一下外耳道炎早期有什么症状。外耳道炎早期有什么症状

外耳道炎主要是由于挖耳、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浸渍,引起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有利细菌生长,而致本病。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外耳炎可分为急、慢性两类,夏秋季节多见。

急性外耳道炎发病急,外耳道灼热、发痒、疼痛,呈弥漫性充血、肿胀,表皮糜烂。先为稀薄分泌物,继而变为稀脓性或脓性分泌物皮肤肿胀较甚者,可引起外耳道狭窄或闭锁,遮蔽鼓膜,引起耳鸣及听力下降严重者耳周淋巴结肿大压痛,并出现全身不适。

慢性外耳道炎病程长,多有耳痒、少量稀脓、听力轻度减退;外耳道皮肤充血或增厚,或覆有痂皮,痂皮下有少许脓液或碎屑,有时揭去痂皮会出血。鼓膜可混浊、增厚、标志不清。

弥漫性外耳道炎急性者表现为耳痛,可流出分泌物。外耳道炎早期有什么症状检查亦有耳廓牵拉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外耳道壁上可积聚分泌物,外耳道腔变窄,耳周淋巴结肿痛。慢性者耳发痒,少量渗出物。外耳道皮肤增厚、皲裂、脱屑,分泌物积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狭窄

外耳道炎对耳部危害最大,而且让很多患者听力受到影响的疾病,一旦患了外耳道炎,大家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这种疾病的加重。

推荐专家 资深医生在线免费分析病情
相关推荐
外耳道炎的危害性不容小觑,但很多人平时疏忽对耳朵的保护,乃至什么时候出现了外耳道炎都不知道,更别说通过疾病的一些症状来及时发现病情了,为此错... [查看更多]

精彩问答

  • 小孩外耳道炎用什么药膏或者是药水比较好

    小孩外耳道炎的治疗需要根据病因和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常用的药膏和药水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以及消炎止痛类。治疗时应遵循医生建议,避免自行用药。 1、抗生素类药膏或药水 外耳道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抗生素类药物是常见的治疗选择。例如,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能有效抑制细菌生长,缓解炎症。使用前需清洁耳道,滴入适量药液后轻轻按压耳屏,帮助药物渗透。 2、抗真菌类药膏或药水 如果外耳道炎由真菌感染引起,可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滴耳液或酮康唑软膏。真菌性外耳道炎常伴有瘙痒和脱屑,使用抗真菌药物能有效缓解症状。注意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潮湿环境。 3、消炎止痛类药膏或药水 对于炎症较重或伴有疼痛的情况,可使用含有激素的消炎药膏,如氢化可的松软膏,或滴耳液如地塞米松滴耳液。这类药物能快速减轻肿胀和疼痛,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长期使用导致副作用。 4、日常护理与预防 治疗期间,避免让小孩游泳或接触水,保持耳道干燥。可用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但不要深入耳道内部。饮食上多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增强免疫力。 小孩外耳道炎的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合适药物,抗生素、抗真菌和消炎止痛类药物是常见选择。治疗期间注意耳道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加重。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 小孩外耳道炎是什么引起的

    小孩外耳道炎通常由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常见原因包括耳道潮湿、耳垢堆积、异物刺激或不当清洁。治疗方法包括保持耳道干燥、使用抗生素滴耳液、避免掏耳等。 1、耳道潮湿 小孩外耳道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耳道潮湿。游泳、洗澡后未及时擦干耳朵,或长时间佩戴耳机,可能导致耳道内湿度过高,为细菌或真菌滋生创造条件。建议家长在孩子游泳或洗澡后,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外耳,或使用吹风机低温吹干耳道。 2、耳垢堆积 耳垢是耳道的天然保护屏障,但过多堆积可能堵塞耳道,导致感染。家长应避免频繁掏耳,以免损伤耳道皮肤。如果耳垢过多,建议带孩子到医院由专业医生清理,避免自行使用棉签或其他工具。 3、异物刺激 小孩可能因好奇将小物件塞入耳道,如玩具零件、豆子等,这些异物可能划伤耳道皮肤,引发感染。家长应教育孩子不要将异物放入耳朵,并定期检查孩子的耳道。如果发现异物,应及时就医,由医生安全取出。 4、不当清洁 使用棉签或其他工具不当清洁耳道,可能损伤耳道皮肤,增加感染风险。建议家长避免频繁清洁孩子的耳道,尤其是使用硬质工具。如果耳道有不适,可使用医生推荐的温和清洁方法。 5、治疗方法 对于轻度外耳道炎,可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每天2-3次,连续使用5-7天。如果症状严重,医生可能开具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掏耳、定期清理耳垢也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小孩外耳道炎虽然常见,但通过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耳部卫生,避免耳道潮湿和异物刺激,及时就医处理耳垢堆积或感染症状,确保孩子的耳道健康。

  • 小孩外耳道炎怎么止疼

    小孩外耳道炎引起的疼痛可以通过药物缓解、局部护理和避免刺激来止疼。常见原因包括感染、耳道异物或过度清洁,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止痛药、抗生素滴耳液和保持耳道干燥。 1、药物缓解疼痛 小孩外耳道炎的疼痛可以通过非处方止痛药缓解,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这些药物能有效减轻炎症和疼痛。如果疼痛严重,医生可能会开具更强效的止痛药。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可以治疗细菌感染,减少炎症和疼痛。使用药物时需遵医嘱,避免过量或长期使用。 2、局部护理 保持耳道干燥是缓解疼痛的重要措施。避免让水进入耳道,洗澡时可用棉球轻轻塞住外耳道。如果耳道内有分泌物,可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拭外耳,切勿深入耳道以免损伤。局部热敷也能缓解疼痛,用温热的毛巾敷在耳朵周围,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 3、避免刺激 外耳道炎期间,避免使用耳机或耳塞,减少对耳道的机械刺激。不要频繁掏耳朵,以免加重炎症。如果小孩有游泳习惯,建议暂停游泳直至炎症完全消退。避免接触过敏原或刺激性物质,如香水或发胶,这些可能加重症状。 小孩外耳道炎的疼痛通常由感染或刺激引起,及时采取药物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如果疼痛持续或伴有发热、听力下降等症状,需尽快就医,排除中耳炎等严重疾病。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耳部健康,避免自行处理复杂情况,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 左侧外耳道炎严重吗

    左侧外耳道炎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病因和症状的轻重。轻微的外耳道炎通常可以通过局部治疗缓解,但严重感染或并发症需及时就医。常见原因包括细菌或真菌感染、耳道损伤、耳垢堆积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局部护理和预防措施。 1、病因分析 外耳道炎的病因多样,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 细菌或真菌感染:耳道潮湿环境容易滋生细菌或真菌,尤其是游泳后未及时清理耳道。 - 耳道损伤:使用棉签或其他工具清洁耳道时,可能划伤皮肤,导致感染。 - 耳垢堆积:耳垢过多可能堵塞耳道,增加感染风险。 - 过敏或皮肤病:湿疹、银屑病等皮肤病可能蔓延至耳道,引发炎症。 2、治疗方法 根据外耳道炎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 药物治疗: 1. 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用于细菌感染。 2. 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滴耳液,适用于真菌感染。 3. 皮质类固醇滴耳液:如氢化可的松滴耳液,可缓解炎症和瘙痒。 - 局部护理: 1. 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游泳或淋浴时进水。 2. 避免使用棉签或其他工具清洁耳道,以免加重损伤。 3. 使用温水清洗外耳,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学物质。 - 预防措施: 1. 游泳时佩戴耳塞,防止水进入耳道。 2. 定期清理耳垢,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 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或助听器,减少耳道压力。 3、就医建议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 - 耳痛剧烈,影响日常生活。 - 耳道分泌物增多,伴有异味或血性分泌物。 - 听力明显下降或耳鸣加重。 - 发热或面部肿胀,提示感染可能扩散。 左侧外耳道炎的严重性因人而异,轻微症状可通过家庭护理和药物治疗缓解,但严重感染或并发症需及时就医。预防是关键,保持耳道清洁干燥,避免损伤和感染源,可有效降低外耳道炎的发生风险。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务必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 外耳道炎症会引起耳鸣吗

    外耳道炎症可能引起耳鸣,主要原因是炎症刺激或耳道堵塞影响听力功能。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清洁护理和避免刺激。 1、外耳道炎症引起耳鸣的原因 外耳道炎症通常由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也可能因耳道皮肤受损、耳垢堆积或过敏反应导致。炎症会导致耳道肿胀、分泌物增多,进而压迫耳道或堵塞声音传导路径,引发耳鸣。炎症刺激耳道神经末梢,也可能直接导致耳鸣症状。 2、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 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用于细菌感染。 - 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滴耳液,适用于真菌感染。 - 消炎止痛药:如布洛芬,缓解炎症和疼痛。 (2)清洁护理: - 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生推荐的清洁液冲洗耳道,清除分泌物和耳垢。 - 避免使用棉签或其他工具自行清理,以免加重损伤。 (3)避免刺激: - 减少耳道接触水,洗澡时可用耳塞保护。 - 避免使用耳机或耳塞,减少对耳道的压迫。 3、预防措施 - 保持耳道干燥,游泳后及时擦干耳朵。 - 避免频繁掏耳朵,减少耳道皮肤损伤。 - 定期检查耳道健康,尤其是易感人群,如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 外耳道炎症引起的耳鸣通常可通过及时治疗和护理缓解。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耳部疾病的可能性。通过科学治疗和日常防护,可以有效预防外耳道炎症及其引发的耳鸣问题。

  • 左耳外耳道炎怎么快点好

    左耳外耳道炎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局部护理和预防措施快速缓解。常见原因包括细菌或真菌感染、耳道损伤、过度清洁或潮湿环境。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滴耳液、保持耳道干燥以及避免刺激。 1、药物治疗 - 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适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外耳道炎,每日2-3次,连续使用5-7天。 - 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滴耳液,适用于真菌感染,每日1-2次,疗程视病情而定。 - 消炎止痛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可缓解疼痛和炎症,按需服用。 2、局部护理 - 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游泳或淋浴时水进入耳道,使用防水耳塞。 - 避免掏耳朵:过度清洁或使用棉签可能损伤耳道皮肤,加重炎症。 - 热敷:用温热毛巾敷在耳部,有助于缓解疼痛和促进血液循环。 3、预防措施 - 避免潮湿环境:潮湿是外耳道炎的常见诱因,保持耳道干燥尤为重要。 - 定期清洁耳道:使用温和的清洁方法,避免过度清洁。 - 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感染风险。 左耳外耳道炎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护理方法。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发展为慢性炎症或并发症。通过合理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外耳道炎通常可以在1-2周内得到有效缓解。

  • 中耳炎和外耳道炎一样吗

    中耳炎和外耳道炎是两种不同的耳部疾病,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均有差异。中耳炎主要涉及中耳腔的炎症,而外耳道炎则是外耳道皮肤的感染或炎症。 1、病因不同 中耳炎通常由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或咽鼓管功能障碍引起,细菌或病毒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腔,导致积液和炎症。外耳道炎则多因外耳道皮肤受损、潮湿环境(如游泳后)或过度清洁耳道引发细菌或真菌感染。 2、症状不同 中耳炎常见症状包括耳痛、听力下降、耳内闷胀感,严重时可能伴随发热或耳漏。外耳道炎则以耳道瘙痒、疼痛、红肿为主,触碰耳廓或拉扯耳垂时疼痛加剧,有时伴有分泌物。 3、治疗方法不同 中耳炎的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类)控制感染,使用减充血剂(如伪麻黄碱)缓解咽鼓管堵塞,严重时可能需要鼓膜穿刺或置管手术。外耳道炎的治疗则侧重于局部用药,如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并保持耳道干燥,避免使用棉签等工具清理耳道。 4、预防措施 预防中耳炎需注意避免感冒,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保持咽鼓管通畅。预防外耳道炎则应避免耳道进水,游泳时使用耳塞,避免过度清洁耳道,保持耳道干燥。 中耳炎和外耳道炎虽然都涉及耳部炎症,但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截然不同。若出现耳部不适,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对症治疗,避免延误病情或错误用药。

  • 中耳炎外耳道炎区别

    中耳炎和外耳道炎是两种不同的耳部疾病,主要区别在于发病部位和病因。中耳炎发生在中耳腔,通常由感染引起;外耳道炎则发生在外耳道,多与外部刺激或感染有关。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局部护理和预防措施。 1、发病部位与病因 中耳炎主要发生在中耳腔,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常见于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儿童因咽鼓管较短且水平,更容易发生中耳炎。外耳道炎则发生在外耳道,多因外耳道皮肤受损、潮湿环境或异物刺激导致细菌或真菌感染。游泳后未及时清理耳道水分、频繁使用棉签清洁耳朵等行为可能增加外耳道炎的风险。 2、症状表现 中耳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耳痛、听力下降、耳内闷胀感,严重时可能伴随发热、耳漏(脓液流出)等。外耳道炎的典型症状为耳道瘙痒、疼痛、红肿,耳道分泌物增多,严重时可能出现耳道狭窄或听力暂时性下降。两者的症状虽有重叠,但疼痛部位和性质有所不同,中耳炎的疼痛通常更深且持续,外耳道炎的疼痛多集中在耳道口。 3、治疗方法 中耳炎的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如阿莫西林、头孢类药物,用于控制感染。对于反复发作的中耳炎,可能需要鼓膜置管手术以引流积液。外耳道炎的治疗则侧重于局部用药,如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或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滴耳液)。同时,保持耳道干燥、避免使用棉签清洁耳朵是关键。对于严重的外耳道炎,可能需要口服抗生素或局部激素治疗。 4、预防措施 预防中耳炎需注意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及时治疗感冒和鼻炎。儿童应避免躺着喝奶,以减少液体流入中耳的风险。预防外耳道炎则需保持耳道干燥,游泳后及时用毛巾擦干耳朵,避免使用棉签或其他物品清洁耳道。定期检查耳道健康,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中耳炎和外耳道炎虽然都是耳部疾病,但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各有不同。了解两者的区别有助于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避免病情加重。如果耳部不适持续或加重,建议尽早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 鼓膜炎和外耳道炎是怎么引起的

    鼓膜炎和外耳道炎通常由感染、外伤或环境刺激引起,常见症状包括耳痛、听力下降和耳部分泌物增多。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抗感染、消炎或手术干预。 1、感染 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是鼓膜炎和外耳道炎的主要病因。游泳、洗澡时水进入耳道,或使用不洁的挖耳工具,可能导致病原体侵入。外耳道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铜绿假单胞菌;鼓膜炎则可能与中耳炎相关,病毒或细菌通过咽鼓管扩散至鼓膜。治疗上,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真菌感染则需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滴耳液)。 2、外伤 耳道或鼓膜受到物理损伤,如挖耳过度、异物插入或气压变化(如潜水、飞行),可能导致炎症。外伤性鼓膜炎可能伴随鼓膜穿孔,需避免进一步刺激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外耳道炎则需清理伤口并涂抹消炎药膏(如红霉素软膏)。 3、环境刺激 长期暴露于潮湿环境、化学物质或过敏原可能诱发炎症。游泳者耳病(外耳道炎的一种)常见于频繁接触水的人群。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耳道干燥,使用防水耳塞,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治疗时可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或局部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 4、病理因素 某些疾病可能增加鼓膜炎和外耳道炎的风险,如糖尿病、湿疹或免疫系统疾病。糖尿病患者易感染真菌性外耳道炎,湿疹患者则可能因皮肤屏障受损而反复发作。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同时加强局部护理。 5、遗传和生理因素 部分人群因耳道结构异常或皮肤敏感性较高,更易发生炎症。先天性耳道狭窄或耵聍分泌过多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建议定期清理耳道,避免使用棉签等工具,必要时咨询耳鼻喉科医生。 鼓膜炎和外耳道炎的预防和治疗需结合病因,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外伤和感染源。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并发症。

  • 鼓膜炎外耳道炎怎么治疗

    鼓膜炎和外耳道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局部护理和必要时的手术干预。具体治疗需根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常见原因包括感染、外伤或耳道环境异常。 1、药物治疗 鼓膜炎和外耳道炎的治疗通常以药物为主。 - 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 - 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滴耳液,适用于真菌感染。 - 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或头孢类药物,用于严重感染或全身症状明显的情况。 2、局部护理 保持耳道清洁和干燥是治疗的关键。 - 清洁耳道: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生推荐的清洁液冲洗耳道,避免使用棉签等工具深入耳道。 - 避免刺激:减少耳道接触水、化学物质或过敏原,游泳时使用耳塞。 - 热敷:用温热的毛巾敷在耳部,有助于缓解疼痛和促进血液循环。 3、手术治疗 对于反复发作或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例,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 鼓膜切开术:用于鼓膜积液或严重鼓膜炎,通过小切口引流液体。 - 外耳道成形术:适用于外耳道狭窄或畸形导致的反复炎症。 - 鼓膜修复术:针对鼓膜穿孔或严重损伤的情况。 4、预防与日常管理 预防鼓膜炎和外耳道炎的关键在于避免诱发因素。 - 保持耳道干燥:洗澡或游泳后及时擦干耳朵。 - 避免掏耳:减少使用棉签或其他工具清理耳道,以免损伤皮肤或鼓膜。 - 增强免疫力: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提高身体抵抗力。 鼓膜炎和外耳道炎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及时就医、规范用药和良好的日常护理是恢复健康的关键。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尽快咨询耳鼻喉科医生,避免延误治疗。

×

特约医生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