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诊断冻疮才行呢

发布时间: 2017-04-11 13:36:2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如何诊断冻疮才行呢?虽然对于我们来说冻疮是一种再熟悉不过的疾病了,通过冻疮的症状就可以做出判断,但是在医学上为了防止出现误诊误治的情况,即便这种疾病我们都了解,但是进行诊断还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如何诊断冻疮才行呢?

冻疮的典型皮损为局限性指盖、蚕豆大小、暗紫红色隆起水肿性斑块或硬结,境界不清,边缘鲜红色,中央青紫色,表面紧张光亮、触之冰凉、压之褪色、去压后恢复较慢。如何诊断冻疮才行呢重者肿胀加剧,表面可形成水疱,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浆液、疱破后可形成糜烂或溃疡。多对称发生于四肢远端以手指、手背、足缘、足跟、面颊、耳廓等处多见,亦可单侧发生。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年女性,以肢端血运不良及手足多汗者多见。自觉有痒感、烧灼感、肿胀感痒感受热后加剧,有糜烂或溃疡者自觉疼痛。每年冬季发病,天暖后自愈,病程迁延。

本病应该与多形红斑进行进行鉴别,后者多好发于春秋季节,皮损呈多形性,有典型的虹膜样损害,常伴有粘膜损害,好发于手足部。

冻疮鉴别诊断:1、多形红斑。亦好发于手背、指缘等处,但损害为多形性,常见有典型的虹彩状红斑,又称为靶样损害,中间紫红、边缘淡红,无淤血现象,经过急性,多见于春秋两季。如何诊断冻疮才行呢

冻疮鉴别诊断:2、结节性红斑。好发于小腿伸侧,炎症明显,疼痛剧烈,不形成水疱和溃疡,与寒冷季节无关。

冻疮鉴别诊断:3、肢端青紫症。多见于成年妇女,两小腿青紫,皮肤冷觉,微肿,远端着色重,不破溃,自觉症状缺如,终年症状不消,与季节无关。

以上就是冻疮鉴别诊断的相关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专家 资深医生在线免费分析病情
疾病常识 诊断治疗 护理保健 就诊指南
很多得了冻疮的患者都比较关心治疗费用的问题,得了冻疮不可怕,只要积极治疗,想要彻底治疗冻疮还是非常有希望的。对于冻疮的治疗,不同的治疗方法,... [查看更多]
冻疮的护理措施具体是怎样的呢?其实冻疮虽然常见,但是一旦患上了冻疮患者们还是不知所错,而冻疮的出现与生活的习惯有直接关系,为了避免冻疮的反反... [查看更多]
相关皮肤科专家介绍说,冻疮是由于在寒冷刺激下导致皮肤出现局限性炎症损害。相关流行病学显示,冻疮在最近几年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那么,下面就... [查看更多]

精彩问答

  • 耳朵生冻疮了怎么办?

    耳朵生了冻疮,主要是由于耳部没有做好保暖的工作,导致寒风侵袭之后,末梢的神经出现了痉挛的现象,局部的血液循环就会减慢,长时间就会引起冻疮,出现冻疮之后可以在局部涂抹一些冻疮膏进行治疗,也可以用生姜片擦拭,能够缓解冻疮的症状,在外出的时候一定要做好保暖的工作,最好是戴帽子或者是戴耳套,都能够很好的保护耳朵,最好是穿棉服,能够让身体得到全部的保暖。

  • 耳朵容易长冻疮是什么原因

    耳朵冻疮的出现,往往跟寒冷有关系,一些长时间暴露在外的部位,比如耳朵、鼻尖、手指、脚趾、脚腕以及手腕等,一旦没有做好有效的保暖措施,就会引起冻疮。此外,耳朵长冻疮,还有可能跟局部末梢循环太差有关。对于冻疮,建议患者首先需要积极做好保暖工作,避免寒冷刺激导致病情加重。此外,如果冻疮没有出现皮肤溃烂,可以使用冻疮膏涂抹治疗;如果皮肤出现了破溃,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接受抗感染以及抗炎治疗,外用红霉素乳膏和口服阿莫西林治疗。

  • 脚得了冻疮可以泡热水吗

    脚上的冻疮可以用热水浸泡。冻疮症状是由温度过低引起的,导致皮肤表皮和真皮受损,红肿,疼痛和开裂。上述症状需要通过抗炎镇痛药物和活血化瘀药物来改善。用热水浸泡清洗脚部可以有效改善冻疮现象。因此,它可以使用,温水可以使用,水温不应该太高。建议:注意脚部的保暖,穿厚一些的棉袜子,鞋子最好是选择加厚有绒的,保暖效果好;如果是容易出脚汗的,则要多备几双鞋子替换着穿,不然捂得太热出了汗,会湿鞋,穿在脚上冷冰冰的只会加重冻疮的发作。已经湿冷了的鞋子要及时用烘鞋器烘干之后再穿。这些都可以起到保护脚的作用,预防冻疮的发生。

  • 耳朵长冻疮发紫怎么办

    耳朵长冻疮发紫,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的方式来改善病症。患者可以遵医嘱,合理使用硝苯地平等扩张血管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改善冻疮所引起的相关症状。同时,也可配合医生,通过红外线照射等方式进行照射治疗,能够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病症。在治疗期间,多注意耳朵的保暖。避免长时间处于寒冷的环境下,以免影响恢复。

  • 脸上冻疮疤痕怎么消除?

    脸上的冻疮疤痕,您可以采取药物救治,涂抹许多药膏来实施纾解,这个方法既安全又有效,是个不错的决定。您必须在医生的遗愿下用药,不要擅自用药。另外饮食上也要留意多吃些清淡食物,少吃海鲜等容易引来疤痕增生的食物,鼓劲。必须强调声明平时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按时就餐,增强身体免疫力,保持心情愉悦。

  • 脸上的冻疮怎么缓解?

    脸上的冻疮有可能是由于早上的温度太低,所以会致使脸上吹冷风,引来局部血液循环不好而再次出现冻疮,会致使脸上的皮肤浮肿疼痛,还会引来泛红,也有可能还会再次出现有硬块,首先要防止早上脸上吹冷风,可以戴口罩,守护脸上的皮肤,最好是可以用热毛巾湿敷。

  • 脚冰凉很痒是不是冻疮,脚冻疮的症状是?

    脚冻疮的主要症状有冻伤皮肤局部发冷,感觉减退或敏感。对冷敏感,寒冷季节皮肤出现苍白或青紫。痛觉敏感,肢体不能持重等。冻疮表现为单个或多发的肿胀性鲜红或暗红色斑疹、丘疹或结节,严重者可见水疱和溃疡。通常伴瘙痒或烧灼感。根据您的症状描述手脚冷是中医气血两虚症状,末梢循环不好,按中医分析,血的运行要靠气的推动,如果气虚血行肯定慢,循环就不好,另外,到寒冷季节会使人的全身或者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或者肢体末梢的血液循环出现障碍,这些都会导致手脚冰凉。这个你要多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对也你有好处。

  • 脸蛋长冻疮如何治疗比较好呢?

    脸部有冻疮,严重影响美观。可以局部使用冻疮膏涂抹,如果效果不大就需要有换新治疗方法。不管使用什么药物都首先要作好防御,一定留意防寒,然后可以手轻轻搓揉,如果锈蚀千万千万不能够搓揉。也可以局部使用物理疗法理疗稳定血液循环。如果传染及时去医院解决。

  • 手上长了小红点点类似冻疮的怎么办

    考量可能会是由于过敏致使的,当然也不能够剔除是由于湿疹的原因,必要时可以涂抹许多消肿止痛消炎的药膏,纾解不适的症状,与此同时,建议给女性,平时在饮食方面,必须留意尽量清淡许多,不要吃太过油炸,油腻的东西,而且要足量的增强体育运动,增加机体免疫力。必须强调声明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增强身体免疫力。

  • 想知道耳朵冻疮怎么办?

    耳朵冻疮是寒冬或初春季节时由寒冷引来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引来的。患处会有泛红发疼的红斑、灼烧感、浮肿并伴发疼痛,甚则再次出现溃疡。且易病发。得了耳朵冻疮后首先要留意耳朵的防寒,如戴耳罩。其次局部涂冻疮膏。或用茄根煎汤湿敷耳廓,同时也要根据具体病情对症救治。

  • 耳朵长冻疮的原因是什么?

    耳廓本身就处于身体的最末端,身体的末端循环功能本身就比较差。所以耳廓比较容易出现冻伤,要尽量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平时加强锻炼,外出时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就能够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如果出现了冻伤,需要及时的涂抹药膏,比如冻疮膏等。

  • 脚上的冻疮结痂后该怎么办

    脚上的冻疮结痂后,可以做好护理,等待自行脱落。冻疮容易发生于深秋或初冬的季节,主要考虑是寒冷引起的。冻疮是属于皮肤炎症性的损害,容易发生于鼻尖、耳边、耳垂、脚上、手指、面颊等部位。如果冻疮已经结痂,首先应做好局部的护理,避免沾水或经常用手抓挠,否则会导致结痂脱落,可能形成感染。出门时应做好局部的保暖,防止结痂脱落。如果出现瘙痒的表现,可以使用冻疮膏局部涂抹,能促进恢复。如果结痂下出现感染,可以到医院门诊进行伤口的清理,定期换药,促进恢复。

  • 耳朵长冻疮可以用风油精吗

    耳朵出现冻疮,一般不建议使用风油精治疗。风油精有很多的功效与作用,比如消炎止痒、镇痛祛风等,主要的成分是薄荷脑和樟脑、水杨酸甲酯和丁香酚等。能适用于蚊虫叮咬引起的瘙痒,对于伤风感冒引起的头晕、头痛、晕车不适等症状,也可起到一定的作用。冻疮是因为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导致人体末梢的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皮肤局限性的损伤。如果症状较轻,可注意局部的防寒保暖,如果症状比较明显,可以使用冻疮膏外用涂抹,配合口服改善微循环的药物,能促进恢复。

  • 脚上冻疮疼痛难耐怎么办

    脚上如果出现了冻疮,而且疼痛难耐,一般需要及时的进行消炎和止痛治疗。在疼痛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可以口服非甾体类的消炎药,比如可以口服布洛芬或者是醋氯芬酸等。如果患者的疼痛同时可能伴有表皮糜烂,可以使用康复新液局部外涂,这样能够促使局部的皮损逐渐的恢复。当然,也要适当的使用活血化瘀类的药物进行口服治疗,比如可以口服活血化瘀胶囊,这样能够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冻疮的部位皮肤软组织的恢复。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暖,并且要避免机械性的刺激。

  • 耳朵冻疮发痒会自愈吗

    耳朵因为冻疮出现发痒的表现后,有可能会自愈。但是具体是否会自愈,取决于冻疮的严重程度。对于轻微的冻疮,如果后期没有再让耳朵部位继续受到寒冷的影响,做好了保温措施,没有让冻疮进一步加重,有可能会自行恢复正常。冻疮恢复正常后,局部的发痒表现也会好转。但如果冻疮本身已经非常严重,长时间无法自愈的情况下,还是要配合规范化的药物治疗。例如使用冻疮软膏等进行消炎和消肿处理,也可以遵医嘱通过红外线照射等方式治疗。

×

特约医生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