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保健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妊高症是孕妇特有的病症,多数发生在妊娠20周与产后两周,约占所有孕妇的5%。妊高症的病因虽然还不完全清楚,但正确的治疗和自我保健确是行之有效的,那么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妊高症自我保健常识有哪些呢?
第一:注意观察自觉症状,如果出现头晕、眼花、眩晕、恶心、呕吐、尿量和排尿次数减少、视物模糊等情况,应及时就诊。
第二:注意饮食,饮食上均衡营养,多吃蔬菜、水果、小鱼、乳制品;少吃过咸的食物、动物性脂肪、谷类、辛辣食物及有强烈刺激气味调味品。患有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贫血及糖尿病的孕妇尤其要倍加注意。目前对妊高症孕妇并不主张低盐饮食,主张加强营养,特别是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叶酸、钙、铁、及其他微量元素的摄入。
第三:控制体重以防过胖,肥胖的孕妇容易患妊高症。怀孕前已经形成肥胖体型的妇女,必须接受营养师的指导,严格控制热量的摄取。
第四:孕妇如果感到身体有些疲累,应立即休息,多休息也可减轻妊高症的症状。要注意起居,减少活动;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在睡眠时,孕妇要取左侧卧位,保证每日左侧卧位时间在10小时之上,这样可使血管不受子宫的压迫,血液流动自然通畅,防止水肿发生或减轻水肿。
第五:心情要愉快并保持稳定的情绪,不可紧张或恼怒,经常做适量的活动,如散步、游泳等。活动量以做完运动后感到身体舒适为原则,以此增强体力,不能做剧烈的、负重的运动。
第六:如轻症患者在家休养,应每日测血压,注意尿量、体重的变化,自数胎动,每周2次去医院进行检查并测尿蛋白,可以适当应用对胎儿无害的镇静剂。
自我保健常识牢记于心,妊高症患者才会生活健康。
妊高症出生的孩子可能面临发育迟缓、神经系统损伤和心血管疾病等风险。妊高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孕期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对胎儿和新生儿产生长期影响。 1、发育迟缓 妊高症可能导致胎盘功能不全,影响胎儿获取足够的营养和氧气,从而造成宫内发育迟缓。出生后,这些孩子可能体重偏低、身高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认知和运动能力发育滞后。建议定期进行儿童健康检查,监测生长发育情况,必要时通过营养补充和早期干预促进发育。 2、神经系统损伤 妊高症可能引发胎儿缺氧,增加脑损伤风险。新生儿可能出现脑瘫、癫痫或学习障碍等问题。早期发现和干预是关键,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行为发育,如语言、运动能力等,及时就医并进行康复训练。 3、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研究表明,妊高症母亲的孩子成年后患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这可能与胎儿期血管发育异常有关。建议从小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定期监测血压和血脂水平,降低疾病风险。 妊高症对孩子的危害不容忽视,但通过科学的监测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及时就医,同时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妊高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出生的孩子可能面临发育迟缓、低出生体重、早产等风险,严重时甚至影响神经系统发育。预防和及时干预是关键,孕期定期检查、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有助于降低风险。 1、发育迟缓 妊高症可能导致胎盘功能不全,影响胎儿营养和氧气供应,进而导致发育迟缓。孩子出生后可能出现体重偏低、身高增长缓慢等问题。孕期应密切监测胎儿发育情况,必要时通过营养补充或医疗干预改善胎盘功能。 2、低出生体重 妊高症孕妇的胎儿常因胎盘血流不足而出现低出生体重。低体重儿可能面临免疫力低下、感染风险增加等问题。孕期应注重均衡饮食,增加优质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摄入,如鱼类、鸡蛋、深绿色蔬菜等。 3、早产风险 妊高症可能引发早产,早产儿肺部发育不成熟,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孕期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控制血压,降低早产风险。 4、神经系统发育影响 严重妊高症可能导致胎儿缺氧,影响大脑发育,增加神经系统疾病风险。孕期应定期进行胎心监护和超声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5、预防与干预措施 - 定期产检:监测血压、尿蛋白等指标,及时发现妊高症迹象。 - 饮食调理:减少盐分摄入,增加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等。 - 适度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 -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或抗凝药物,控制病情发展。 妊高症对胎儿的影响不容忽视,但通过科学的孕期管理和及时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孕妇应重视产检,遵循医生建议,确保母婴健康。如果出现妊高症症状,务必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