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早期常无特殊症状,甚至毫无症状,这就影响了病人及时主动就医,有时虽然出现了明显症状,甚至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却不被医生认识,以至造成延误诊治,影响预后,让我们来看看如下实例:
患者沈某某男64岁
96年1月出现腹部不适,右下腹深压时隐痛,轻度贫血,查血色素90克/升,因既往有胆囊炎病史,故按胆囊炎给予消炎利胆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同年5月纳差、乏力、贫血加重,血色素80克/升,按“贫血原因待查”进行多项化验检查(包括骨髓穿刺),未找到贫血原因。直肠镜检查未见异常;腹部B超及CT检查提示“脾大”(50年代患过疟疾),故以“脾功能亢进”解释贫血。服用红桃K等升血药治疗,无明显奏效,且出现大便次数增多(1-3次/日)、乏力加重、体重下降。97年10月于右下腹扪及肿块,随收住院,再作腹部CT及纤维结肠镜检查,结论是“炎性包块”,经抗炎治疗好转出院。98年5月因上述症状加重,乃以“胆囊炎”、“胆石症”二次收入院。钡灌肠检查发现升结肠近回盲部有一段管管腔狭窄,长约5-6厘米。管壁僵硬,粘膜破坏,其近端肠管扩张。考虑为升结肠癌合并不全性肠梗阻。于同年6月5日行右半结肠切除并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报告:升结肠溃疡型低分化管状腺癌,肿物3*3.5厘米,侵及浆膜层,肠周淋巴结转移3/5。分期为KukeC2,属中偏晚期,术后行化疗及中药治疗,病情尚稳定。
结肠又称大肠,是消化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细分为盲肠、升结肠、横结肠、乙状结肠、左半结肠和直肠。右半结肠是指升结肠及结肠肝区,左半结肠包括降结肠及结肠脾区。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直肠癌的发病占大肠癌的一半以上。大肠癌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腹部肿块、脓血便、大便习惯改变、肠梗阻、贫血及乏力。又随着病变部位的不同而各有特点。其中右半结肠癌除腹痛、大便习惯改变外,贫血和腹部肿块两项更显突出。右半结肠中的粪便尚未形成呈现稀糊状,其对肠壁癌灶的磨擦不至引起一次性大量出血,且多与粪便混合均匀,故肉眼不易觉察血便,而长期小量出血则往往引起贫血。另外右半结肠癌的肿块扪及率(70%-80%)明显高于左半结肠部(20%-40%),当肿瘤侵及肠壁浆膜层时可出现右腹隐痛,此时极易误诊为“炎性包块”。因而当怀疑结肠癌时,要及时查大便隐血、作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直至作纤维结肠镜检查,力求早日确诊。
众所周知,要提高癌症的治愈率和改善预后,最关键的两条:一是病期早,二是治疗好,即早期确诊及合理正规的综合治疗,要做到早期发现,首先靠病人自己,出现可疑症状要及时就医。再则医生和医院的选择也很重要。
由于条件的限制,病人就诊的第一站常常是基层医疗单位,这就需要提醒患者,一旦觉得对诊断有疑问治疗不见效时,不妨找有关专家咨询一下,千万不可大意。
肿瘤的综合治疗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中晚期以及术后复发转移的病人,我们仍有信心,只要能坚持放化疗或手术加生物治疗的综合治疗,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寿命方面往往能取得一定的效果,有时甚至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上是专家为我们介绍的肠癌一些知识。专家提示:如果您的身体健康出现了疾病的症状,千万不要耽误诊断,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果还有其它问题,请咨询我们的的在线专家或者打电话进行咨询。
肠炎患者比普通人要更容易出现肠癌的问题,主要由于肠炎的反复刺激会导致肠道粘膜出现病理性变化,细胞异常增殖情况会比较明显,肠癌的发病几率会大大提高。另外,肠癌的发病和患者家族史、生活环境、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工作压力、精神压力等方面都存在密切关系,需要患者注意调整饮食习惯,尽量降低易感因素,降低肠癌的发病几率。对于肠炎患者,一方面要积极治疗,治愈肠炎病变;一方面要注意定期复查。对于早期发现的病变,早期进行治疗可以达到治愈目的。
肠癌是一个很严重的恶性肿瘤,肠癌病人如果不积极治疗,肠癌的便血会一直存在,病人一直会出现便血的症状,所以肠癌的病人一定要积极的治疗。一旦明确直肠癌应当及时的行手术治疗,将癌肿、足够长的肠段以及肠段相对应的区域淋巴结一并切除,切除后给予放疗、化疗、中医中药以及免疫治疗,通过综合治疗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如果肠癌的病变已是晚期,患者已经不能接受抗肿瘤治疗,或者体质因素无法承受抗肿瘤治疗,便血的症状会始终存在,最终可以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贫血、休克等并发症,甚至死亡。
肠癌和阑尾炎,在许多方面存在区别。1.这两种疾病的性质来源完全不同。肠癌是来源于肠黏膜细胞的一种恶性疾病,而阑尾炎是由于细菌等因素引发的一种良性疾病。2.肠癌的患者临床上除了腹泻、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外,还可以出现咳嗽、咳痰、头痛、头晕、骨痛等转移灶形成的多种临床症状。而阑尾炎主要以腹痛、发烧等局部症状为主。3.肠癌可以对身体造成极大的损害,影响到寿命。而阑尾炎一般情况下对于身体的损害较小,对寿命不造成影响。
肠癌患者有可能会出现肠粘连。因为肠癌常出现下腹部肿块,肿块可能引起肠道压迫造成肠粘、肠梗阻等。肠癌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持续性腹痛、大便次数多、有粘液全身营养障碍、消瘦贫血、下腹部包块等症状。肠癌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肠癌肿瘤性质有肿块型和溃疡型,溃疡型则极易造成肠粘连、腹泻、便血等症状。
肛裂并不会演变成为直肠癌。直肠癌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和遗传因素、肠道炎症性病变、肠道腺瘤性息肉等都有关系,而绝大多数的直肠癌是由于直肠腺瘤性息肉出现恶变导致,而肛裂并不是直肠癌的诱因。虽然理论上讲,肛裂也有可能会诱发直肠癌的形成。因为病史比较久的肛裂会转变成为陈旧性肛裂,而陈旧性肛裂有可能会诱发肛瘘,大多为低位的皮下肛瘘,而肛瘘局部反复的炎症刺激有可能导致组织变性,而演变成为直肠癌,但是发生的概率非常低。
若术后病理分期为T1-2同时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转移者,即术后病理分期为PT1-2N0M0者,可采取观察等待策略,但如果存在局部淋巴管血管的浸润和转移或T分期较晚等高危因素,则建议术后辅助化疗。P指手术后,T指局部肿瘤分期,N指区域淋巴结情况,M指远处器官转移情况。
肠癌会出现便秘的情况,是由于肿瘤病灶引起肠管蠕动减慢导致,一般出现在肠癌后期,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肠梗阻的现象。肠癌引起的便秘主要解决方式是及时处理原发病,在明确肠癌诊断后,应该早期进行干预,一般通过手术切除癌变的肠管。肠癌除了会引起便秘的症状外,还会表现为排便习惯的改变以及粪便性状的改变,比如大便次数突然增多或者大便形状像面条一样细,有的患者会伴有腹痛、便血,肛门坠胀感等临床症状,有些患者会在腹部触及包块。当出现以上症状时应当及时就医,完善肠镜等相关检查,明确是否为肠癌引起,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争取更好的愈后。
肠炎时间久了并不会变成肠癌,但是肠道炎症性病变会增加肠癌的发病率。特别是炎症性肠病,比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这类疾病由于会产生反复的溃疡,导致肠道黏膜出现损伤,粘膜也会自行修复,然后再次损伤。在损伤、修复,以及再次损伤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导致局部组织变性,而产生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有可能会恶变,而导致大肠癌。据统计,95%以上的大肠癌都是由于腺瘤性息肉恶变而来。所以在临床上,对于肠炎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控制肠炎症状,防止腺瘤性息肉的产生。并应定期复查肠镜,即使产生腺瘤性息肉,也应及时切除。
若肿瘤涉及到重要器官,不能根治性处理,只能通过药物控制,那么病人的生存率相应比较低。当原发肿瘤和转移部位的肿瘤通过消融等特殊治疗的方法可完全切除时患者的预后效果比较好。直肠癌肺转移的生存率不能一概而论,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问题。
肠结核一般不会发展成肠癌。肠结核属于比较严重的一种肠道疾病,多是由于结核菌感染肠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患有肠结核后,如果不及时地采用药物进行治疗会出现扩散情况,对身体造成许多并发症,甚至还会危及生命。一般患有肠结核症状比较严重,是有可能会导致身体的免疫力下降。从而出现消化功能紊乱造成营养吸收不良,导致身体虚弱,这样就会对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肠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息肉、环境因素等有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