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直肠癌的临床特征主要为便血和排便习惯改变,在癌肿局限于直肠粘膜时便血作为唯一的早期症状占85%,可惜往往未被病人所重视。当时作肛指检查,多可触及肿块,中、晚期直肠癌患者除一般常见的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贫血等全身症状外,尚有排便次数增多,排便不尽、便意频繁、里急后重等癌肿局部刺激症状。癌肿增大可致肠腔狭窄,出现肠梗阻征象。
癌肿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可致排尿困难、尿频、尿痛等症状;侵及骶前神经丛,出现骶尾和腰部疼痛;转移至肝脏时,引起肝肿大,腹水、黄疸,甚至恶液质等表现。
1、患者大多在中年以上,但青年也有发病,男女之比约为2:1。
2、早期症状主要是大便习惯的改变,即便秘、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粪便表面常有少量血液和粘液附着。随病情发展,便血逐渐增多,并有里急后重感。体重减轻、贫血等症状呈进行性加重。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肝肿大、腹块、肠梗阻、恶病质、骶尾部持续性疼痛、大便失禁等症状。结肠癌一般生长较慢,转移较晚。
3、除上述症状外,根据癌肿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亦不同。结肠癌最多发生于直肠及乙状结肠,其次为盲肠及升结肠、横结肠、脾曲及肝曲。
(1)肛门癌
主要表现为便血及排便时疼痛。癌肿侵犯肛门括约肌,可引起大便失禁。
(2)左侧结肠癌
由于乙状结肠腔最狭小,而且左半结肠的粪便已成固体,因此左侧结肠癌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肠梗阻或顽固性便秘。腹胀、腹痛、腹鸣较明显。癌肿溃破可使大便表面粘附血液和粘液,有时便鲜血早期常易误诊为单纯性便秘。
(3)右半结肠癌
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右上腹不适、大便不规则、腹痛及腹部肿块,病情逐渐发展,出现进行性贫血、消瘦、发热等,常易误诊为结肠炎、肠结核、慢性阑尾炎、克罗恩病及胆囊炎等。
(4)直肠癌
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有排便不清感觉。粪便变细,并带有血液及粘液。如癌肿侵犯骶丛神经,可出现剧痛,晚期可出现肠梗阻。癌肿可累及膀胱、前列腺及女性生殖器而出现血尿、尿频及排尿不畅
直肠癌诊断:
一般在临床上应对大便出血的病人予以高度警惕,不要轻率地诊断为"痢疾"、"内痔"等,必须进一步检查以排除癌肿的可能性。对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必须重视直肠指检、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等检查方法的应用。
1、钡剂灌肠、纤维结肠镜检
对直肠癌的诊断帮助不大,故不列为常规检查,仅为排除结肠直肠多发性肿瘤时应用。
2、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
直肠指检后应再作直肠镜检查,在直视下协助诊断,观察肿块的形态、上下缘以及距肛门缘的距离,并采取肿块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以确定肿块性质及其分化程度。位于直肠中、上段癌肿,手指无法触到,采用乙状结肠镜检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3、直肠指检
约90%的直肠癌,尤其是直肠下段癌、仅靠指检即可发现。但目前仍有一些医师对可疑直肠癌患者不作这一常规检查,以致延误诊断和治疗。实际上这种诊断方法简单可行,经过直肠指检还可判断扪及肿块的大小和浸润程度,是否固定,有无肠壁外、盆腔内种植性肿块等。
以上是关于“得了早期直肠癌的临床特征”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健康,如果您还有其它的问题,请咨询我们的在家专家进行了解。
肠炎患者比普通人要更容易出现肠癌的问题,主要由于肠炎的反复刺激会导致肠道粘膜出现病理性变化,细胞异常增殖情况会比较明显,肠癌的发病几率会大大提高。另外,肠癌的发病和患者家族史、生活环境、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工作压力、精神压力等方面都存在密切关系,需要患者注意调整饮食习惯,尽量降低易感因素,降低肠癌的发病几率。对于肠炎患者,一方面要积极治疗,治愈肠炎病变;一方面要注意定期复查。对于早期发现的病变,早期进行治疗可以达到治愈目的。
肠癌是一个很严重的恶性肿瘤,肠癌病人如果不积极治疗,肠癌的便血会一直存在,病人一直会出现便血的症状,所以肠癌的病人一定要积极的治疗。一旦明确直肠癌应当及时的行手术治疗,将癌肿、足够长的肠段以及肠段相对应的区域淋巴结一并切除,切除后给予放疗、化疗、中医中药以及免疫治疗,通过综合治疗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如果肠癌的病变已是晚期,患者已经不能接受抗肿瘤治疗,或者体质因素无法承受抗肿瘤治疗,便血的症状会始终存在,最终可以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贫血、休克等并发症,甚至死亡。
肠癌和阑尾炎,在许多方面存在区别。1.这两种疾病的性质来源完全不同。肠癌是来源于肠黏膜细胞的一种恶性疾病,而阑尾炎是由于细菌等因素引发的一种良性疾病。2.肠癌的患者临床上除了腹泻、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外,还可以出现咳嗽、咳痰、头痛、头晕、骨痛等转移灶形成的多种临床症状。而阑尾炎主要以腹痛、发烧等局部症状为主。3.肠癌可以对身体造成极大的损害,影响到寿命。而阑尾炎一般情况下对于身体的损害较小,对寿命不造成影响。
肠癌患者有可能会出现肠粘连。因为肠癌常出现下腹部肿块,肿块可能引起肠道压迫造成肠粘、肠梗阻等。肠癌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持续性腹痛、大便次数多、有粘液全身营养障碍、消瘦贫血、下腹部包块等症状。肠癌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肠癌肿瘤性质有肿块型和溃疡型,溃疡型则极易造成肠粘连、腹泻、便血等症状。
肛裂并不会演变成为直肠癌。直肠癌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和遗传因素、肠道炎症性病变、肠道腺瘤性息肉等都有关系,而绝大多数的直肠癌是由于直肠腺瘤性息肉出现恶变导致,而肛裂并不是直肠癌的诱因。虽然理论上讲,肛裂也有可能会诱发直肠癌的形成。因为病史比较久的肛裂会转变成为陈旧性肛裂,而陈旧性肛裂有可能会诱发肛瘘,大多为低位的皮下肛瘘,而肛瘘局部反复的炎症刺激有可能导致组织变性,而演变成为直肠癌,但是发生的概率非常低。
若术后病理分期为T1-2同时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转移者,即术后病理分期为PT1-2N0M0者,可采取观察等待策略,但如果存在局部淋巴管血管的浸润和转移或T分期较晚等高危因素,则建议术后辅助化疗。P指手术后,T指局部肿瘤分期,N指区域淋巴结情况,M指远处器官转移情况。
肠癌会出现便秘的情况,是由于肿瘤病灶引起肠管蠕动减慢导致,一般出现在肠癌后期,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肠梗阻的现象。肠癌引起的便秘主要解决方式是及时处理原发病,在明确肠癌诊断后,应该早期进行干预,一般通过手术切除癌变的肠管。肠癌除了会引起便秘的症状外,还会表现为排便习惯的改变以及粪便性状的改变,比如大便次数突然增多或者大便形状像面条一样细,有的患者会伴有腹痛、便血,肛门坠胀感等临床症状,有些患者会在腹部触及包块。当出现以上症状时应当及时就医,完善肠镜等相关检查,明确是否为肠癌引起,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争取更好的愈后。
肠炎时间久了并不会变成肠癌,但是肠道炎症性病变会增加肠癌的发病率。特别是炎症性肠病,比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这类疾病由于会产生反复的溃疡,导致肠道黏膜出现损伤,粘膜也会自行修复,然后再次损伤。在损伤、修复,以及再次损伤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导致局部组织变性,而产生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有可能会恶变,而导致大肠癌。据统计,95%以上的大肠癌都是由于腺瘤性息肉恶变而来。所以在临床上,对于肠炎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控制肠炎症状,防止腺瘤性息肉的产生。并应定期复查肠镜,即使产生腺瘤性息肉,也应及时切除。
若肿瘤涉及到重要器官,不能根治性处理,只能通过药物控制,那么病人的生存率相应比较低。当原发肿瘤和转移部位的肿瘤通过消融等特殊治疗的方法可完全切除时患者的预后效果比较好。直肠癌肺转移的生存率不能一概而论,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问题。
肠结核一般不会发展成肠癌。肠结核属于比较严重的一种肠道疾病,多是由于结核菌感染肠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患有肠结核后,如果不及时地采用药物进行治疗会出现扩散情况,对身体造成许多并发症,甚至还会危及生命。一般患有肠结核症状比较严重,是有可能会导致身体的免疫力下降。从而出现消化功能紊乱造成营养吸收不良,导致身体虚弱,这样就会对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肠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息肉、环境因素等有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