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诊室,雕工精致的仿红木窗框下,徐柱华医生正为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拍着背脊。男孩因咳嗽有痰,吊了两个星期的盐水仍不见好,咳得急了气也喘不过来。小男孩正趴在诊疗床上,徐医生的手掌沿着他两肺自下而上拍打……“上次也是,吃药打针都没用,最后还是在徐医生这里‘拍’好的。”男孩妈妈说。
徐柱华年届花甲,曾在申城一家三级医院中医科工作。十余年前,徐医生来到田林地区,凭借独特的治疗技巧与出色疗效,成为附近区域内的“名医”。他最初学的是西医,半路改学中医,再根据自己的诊疗实践不断创新,成就了不少“独门秘技”,赢得了病家口碑。
类似触类旁通引发创新疗法还不少。方女士走路不当,踝关节软组织扭伤,来到徐医生门诊时,急得不得了,“过两天还有急事,有什么办法能恢复得快一点?”徐医生用绝活“冷热水交替疗法”,10℃的冷水、40℃的热水,隔2至3分钟交替……治疗了三天,方女士脚伤基本无碍。这一独特疗法也源于徐医生的“突发奇想”。十余年前,他在一本医学杂志上看到:软组织的康复与温度息息相关,联想西医对软组织损伤24小时内要冷敷,中医又要求热敷改善疼痛……几个碎片式的信息拼凑在一起,顿时激发了灵感,经过临床试验,他最终总结出“冷热水交替疗法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还在区内卫生机构推广。
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包括休息、冷敷、压迫和抬高RICE原则,同时结合药物和物理治疗,严重时需手术干预。软组织损伤多由外力撞击、过度拉伸或扭伤引起,需根据损伤程度选择合适方法。 1、休息是软组织损伤恢复的基础。受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进一步加重损伤。对于轻度损伤,休息2-3天即可缓解症状;中度或重度损伤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甚至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 2、冷敷可减轻肿胀和疼痛。在受伤后的24-48小时内,每隔2-3小时冷敷15-20分钟。可使用冰袋或冷敷包,注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以免冻伤。 3、压迫有助于减少肿胀和稳定受伤部位。使用弹性绷带或压力绷带包扎,注意松紧适度,避免影响血液循环。 4、抬高受伤部位可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将受伤肢体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尤其在休息时保持这一姿势。 5、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缓解疼痛和炎症,局部外用药膏如扶他林、云南白药促进恢复。严重疼痛时可使用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 6、物理治疗适用于恢复期,包括热敷、超声波治疗、电疗和按摩。热敷在48小时后进行,可促进血液循环;超声波和电疗有助于组织修复;按摩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二次损伤。 7、手术治疗针对严重损伤,如韧带断裂、肌腱撕裂或肌肉大面积损伤。常见手术方式包括关节镜手术、韧带重建和肌腱修复,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 8、康复训练是恢复功能的关键。轻度损伤可在疼痛缓解后开始适度活动;中度或重度损伤需在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逐步增加强度和范围,避免过早活动导致复发。 9、饮食调理有助于加速恢复。增加富含蛋白质如鸡蛋、鱼类、维生素C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和锌如坚果、海鲜的食物,促进组织修复。 软组织损伤的治疗需根据损伤程度和类型选择合适方法,轻度损伤可通过家庭护理和药物缓解,中度或重度损伤需结合物理治疗和手术干预,康复训练和饮食调理是恢复的重要环节,必要时及时就医。
常见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包括擦伤、切割伤和撕裂伤。处理方式为清洁伤口、止血、消毒和包扎,严重时需就医。 1、擦伤是皮肤表层受到摩擦导致的损伤,常见于跌倒或碰撞。处理时先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去除污物,再用碘伏或酒精消毒,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擦伤较浅时可自行处理,若伤口较大或感染需就医。 2、切割伤是由锋利物品如刀、玻璃等造成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损伤。处理时先压迫止血,清洁伤口后用碘伏消毒,再用无菌纱布包扎。若伤口较深或出血不止,需及时就医,可能需要缝合或使用止血药物。 3、撕裂伤是皮肤和软组织受到强力拉扯导致的损伤,常见于交通事故或机械伤害。处理时先止血,清洁伤口后用碘伏消毒,再用无菌纱布包扎。若伤口较大或伴有骨折、神经损伤,需立即就医,可能需要手术修复。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预防包括避免危险环境、使用防护装备和注意安全操作。处理伤口时需保持清洁,避免感染,严重时及时就医,确保伤口愈合和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