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妊娠妇女血小板减少如何防治

发布时间: 2012-08-31 14:27:53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妊娠期合并血小板减少,不仅分娩时可能出现大出血,而且对胎儿及新生儿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本病的防治十分重要。妊娠妇女血小板减少如何防治

1、及时就医

孕妇一旦发现血小板减少,应及时就医,如实地向医生说明自己的病情,以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如从产前两周开始服用强的松,以提高血小板,减少分娩时的出血量,阻断胎儿体内的出血倾向。

2、避免外伤、感染

外伤和感染能够增加血小板的消耗,使血小板的数量减少的更厉害。

3、避免相关药物和检查的应用

避免使用对血小板有损害的药物,如磺胺类药物、阿司匹林等,尽量避免X线检查。妊娠妇女血小板减少如何防治

4、提前一周住院待产

提前一周住院待产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的观察,并及时的予以治疗。

5、对症治疗

如果分娩前血小板数量低于50×109/L时,应输血或者输血小板,以防止分娩出血;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丙种球蛋白,同时,应用抗生素抗感染。

6、分娩后住院观察

妊娠妇女血小板减少如何防治

分娩后产妇和婴儿最好住院观察一段时间,出现异常可以得到及时的诊治。

7、其他

如产后避孕一段时间;服用激素类药物的产妇应尽量避免母乳喂养

推荐专家 资深医生在线免费分析病情
相关推荐

精彩问答

  • 吃中药会导致血小板减少吗

    吃中药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但并非所有中药都会产生这种副作用。血小板减少可能与药物成分、个体差异或用药不当有关。若出现血小板减少,需及时就医并调整用药方案。 1、药物成分影响 部分中药含有可能影响血小板生成的成分。例如,雷公藤、大黄、丹参等中药在特定情况下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减少。这些成分可能通过干扰血小板的生成或加速其破坏,从而引发问题。 2、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体质和代谢能力不同,对中药的反应也存在差异。某些人可能对特定中药成分敏感,即使正常剂量也可能引发血小板减少。例如,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容易因药物代谢障碍而出现副作用。 3、用药不当 长期或过量服用中药可能增加血小板减少的风险。例如,未经专业医生指导自行搭配中药,或超剂量服用,可能导致药物毒性累积,影响血小板生成。中药与西药联合使用时,也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增加副作用风险。 4、处理方法 若怀疑中药导致血小板减少,应立即停用相关药物并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血常规检查,评估血小板数量。治疗方面,轻度血小板减少可通过调整用药或补充营养改善,如增加富含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绿叶蔬菜)。中度或重度减少可能需要药物治疗,如使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如艾曲波帕)或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在医生指导下,必要时可考虑中药替代方案或中西医结合治疗。 吃中药需谨慎,尤其是长期服用或联合用药时。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开具的中药处方,并定期监测血常规,可有效降低血小板减少的风险。若出现异常,及时就医是关键。

×

特约医生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