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介入起搏器捣毁心肌缺血

发布时间: 2012-07-04 16:19:4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67岁的吴大妈从2008年开始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胸痛,伴出汗、浑身无力,偶尔会觉得疼痛向后背放射,每次持续数十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因为病情可以自行缓解,所以吴大妈从没对独生女儿说起过。介入起搏器捣毁心肌缺血

2011年12月的一天,正在给学生们上课的女儿突然接到邻居张大妈的电话,让她赶紧到医院来,吴大妈被医生“扣留”了。女儿把学生托付给其他老师,急忙赶到医院。原来,吴大妈早晨约张大妈到医院开药,结果例行检查心脏时,医生发现吴大妈每分钟的心率只有30多次,心电检查表现出明显的心肌缺血,于是扣住吴大妈不许离开医院,直到她的女儿赶来。

吴大妈的女儿与医生商量的结果是:通过介入疗法为吴大妈安个起搏器,帮助心脏恢复功能,减轻心肌缺血症状。吴大妈住院后进行了全面体检,结果除了已知的心脏问题,其他方面都很健康,所以很快安排了手术,并且顺利完成。介入起搏器捣毁心肌缺血安装起搏器后,吴大妈还按照医生的要求继续口服用药,一方面防止出现术后的排异反应,另一方面也是让心脏缓缓地适应它的新邻居。

半年过去了,吴大妈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和老姐妹们一起锻炼、买菜,更重要的是,有什么不舒服她都会及时告诉女儿,不敢再有“昔日重来”的表演了。

Tips:永久起搏疗法

这种介入疗法的适应人群包括房室传导阻滞伴晕厥、心绞痛、心衰、低血压者,或心室率<45次/分的无症状者;三束支传导阻滞伴有症状者;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伴晕厥或心衰者;双束支阻滞伴阿一斯综合征发作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慢一快综合征者;严重的快速型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者。

推荐专家 资深医生在线免费分析病情
相关推荐
介入疗法是一种通过微创技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的医疗方法,常用于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其核心优势在于创伤小、恢复快、精准度高,是... [查看更多]

精彩问答

  • 心肌缺血什么症状

    心肌缺血的主要症状包括胸痛、气短、心悸和乏力,严重时可能引发心肌梗死。治疗需根据病因采取药物、手术或生活方式调整。 1、胸痛 心肌缺血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通常表现为压迫感或紧缩感,可能放射至左肩、背部或下颌。这种疼痛通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加重,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可缓解。胸痛的原因是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氧。 2、气短 心肌缺血可能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肺部血液回流受阻,从而引起气短。患者可能在轻微活动或平躺时感到呼吸困难。气短的程度与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相关,严重时可能伴随咳嗽或咳粉红色泡沫痰。 3、心悸和乏力 心肌缺血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导致心悸,即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同时,由于心脏供血不足,身体各器官和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患者会感到乏力、疲倦。 4、治疗建议 -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硝酸甘油(扩张血管)、阿司匹林(抗血小板)、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率和血压)。 -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球囊扩张术。 -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低盐低脂饮食,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蔬菜;适量运动如散步、游泳;戒烟限酒,控制体重。 心肌缺血的症状不容忽视,一旦出现胸痛、气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药物、手术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综合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

  • 心肌缺血的症状是什么呀

    心肌缺血的症状包括胸痛、气短、心悸、乏力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肌梗死。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手术治疗。 心肌缺血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常见原因包括冠状动脉狭窄、血栓形成、高血压、高血脂等。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缺血的范围和持续时间有关。 1、胸痛 胸痛是心肌缺血的典型症状,通常表现为压迫感或紧缩感,可能放射至左肩、手臂或下颌。这种疼痛通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加重,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可缓解。如果胸痛持续不缓解,需立即就医,可能是心肌梗死的征兆。 2、气短和心悸 心肌缺血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血液供应不足可能引发气短,尤其是在活动后。心悸则表现为心跳加快或不规则,可能与心脏电活动异常有关。 3、乏力和头晕 由于心脏供血不足,身体各器官可能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导致乏力、头晕甚至晕厥。这些症状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可能与慢性心肌缺血有关。 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 硝酸甘油:扩张血管,缓解胸痛。 - 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率和血压,减少心脏负担。 -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 2、生活方式调整 - 饮食:低盐、低脂饮食,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 - 运动:适量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至少150分钟。 - 戒烟限酒:减少对血管的损害。 3、手术治疗 -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扩张狭窄的血管,恢复血流。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通过搭桥手术改善心脏供血。 - 溶栓治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溶解血栓。 心肌缺血的症状不容忽视,尤其是胸痛和气短,需及时就医。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必要的手术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定期体检是预防心肌缺血的关键。

  • 心肌缺血一般能活多久

    心肌缺血的生存期因人而异,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及时性以及患者的生活方式。轻度心肌缺血通过规范治疗和健康管理,患者可以长期生存;而严重心肌缺血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危及生命。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心肌缺血的基础治疗方式,主要通过改善心脏供血、降低心脏负担来缓解症状。常用药物包括: - 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可扩张血管,缓解心绞痛。 -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可降低心率和血压,减少心脏耗氧。 -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死风险。 2、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方式包括: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通过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恢复冠状动脉血流。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通过移植血管绕过狭窄或堵塞的冠状动脉,改善心脏供血。 - 心脏康复治疗:术后结合运动训练和心理辅导,帮助患者恢复心脏功能。 3、生活方式调整 生活方式对心肌缺血的预后有重要影响。以下措施有助于改善病情: - 健康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纤维的蔬菜和水果。 - 适量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 -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加重心肌缺血,戒烟限酒是必要的。 心肌缺血的生存期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通过规范治疗、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延长生存期。定期复查和遵医嘱用药是关键,同时保持积极的心态也有助于改善预后。

  • 心肌缺血可以泡澡吗

    心肌缺血患者不建议泡澡,尤其是热水澡或长时间泡澡。泡澡可能导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加重心脏负担,甚至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心肌缺血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泡澡可能加重症状,需谨慎对待。 1、心肌缺血的病因 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影响心脏供血。遗传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情绪波动、剧烈运动、寒冷刺激等外部因素也可能诱发心肌缺血。 2、泡澡对心肌缺血的影响 泡澡时,热水会使全身血管扩张,血液流向皮肤和四肢,导致心脏供血减少。对于心肌缺血患者,这可能加重心脏负担,甚至引发心绞痛或心律失常。长时间泡澡还可能因出汗过多导致脱水,进一步影响血液循环。 3、心肌缺血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 - 避免长时间泡澡:建议选择温水淋浴,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避免水温过高。 - 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 - 饮食调理: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蔬菜、水果,减少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 - 药物治疗: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降脂药物(如他汀类)和扩血管药物(如硝酸甘油)。 4、心肌缺血的紧急处理 如果泡澡后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泡澡,坐下休息,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若症状持续不缓解,需尽快就医。 心肌缺血患者应避免泡澡,尤其是热水澡或长时间泡澡,以免加重心脏负担。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饮食、运动和心理调节,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 女性心肌缺血怎么调理

    女性心肌缺血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常见原因包括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调理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饮食改善。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心肌缺血的基础调理手段,常用的药物包括: -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血液流动。 - 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可降低心率和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2、生活方式调整 生活方式对心肌缺血的调理至关重要,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 -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加重血管损伤,增加心脏负担。 - 规律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 -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肥胖对心脏的额外压力。 3、饮食改善 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改善心肌缺血的症状,建议采取以下饮食策略: - 低盐低脂饮食:减少盐和饱和脂肪的摄入,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坚果。 - 增加膳食纤维:多吃全谷物、蔬菜和水果,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 - 补充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E,可通过食用蓝莓、菠菜等食物获取。 女性心肌缺血的调理需要综合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饮食改善。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缓解症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建议定期进行心脏健康检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心脏健康。

  • 心肌缺血主要症状是什么

    心肌缺血的主要症状包括胸痛、气短、心悸和疲劳,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肌梗死。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手术治疗。 1、胸痛 心肌缺血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通常表现为压迫感或紧缩感,可能放射至左肩、手臂或下颌。这种疼痛通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加重,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可缓解。胸痛的原因是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导致心肌供氧不足。 2、气短 心肌缺血可能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肺部血液回流受阻,从而引起气短。患者可能在轻微活动或休息时感到呼吸困难。气短的程度与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相关,严重时可能伴随咳嗽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3、心悸和疲劳 心肌缺血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或心跳不规则。同时,由于心脏供血不足,身体各器官和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患者容易感到疲劳和乏力。这些症状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 4、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硝酸甘油(扩张血管)、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率和血压)、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和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 -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如快走、游泳)和减轻压力。 -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以恢复血流。 心肌缺血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如果出现胸痛、气短或心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通过药物、生活方式调整和必要的手术干预,可以有效控制心肌缺血,改善生活质量。

  • 心肌缺血和室性早搏有关系吗

    心肌缺血和室性早搏确实存在一定的关系。心肌缺血可能导致心脏电活动异常,从而引发室性早搏。治疗上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药物、手术或生活方式调整等措施。 1、心肌缺血与室性早搏的关系 心肌缺血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氧,进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当心肌缺血时,心脏的电活动可能发生紊乱,出现异常的心律,如室性早搏。室性早搏是指心室提前收缩,可能与心肌缺血引起的局部心肌纤维化或电生理改变有关。长期心肌缺血还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 2、心肌缺血的病因 心肌缺血的常见病因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情绪波动、过度劳累等外部因素也可能诱发心肌缺血。 3、室性早搏的治疗方法 对于由心肌缺血引起的室性早搏,治疗需从改善心肌供血和控制心律失常两方面入手。 -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和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 -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如支架植入)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规律运动(如快走、游泳)和低盐低脂饮食有助于改善症状。 4、预防与管理 预防心肌缺血和室性早搏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定期体检、监测血压和血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重要措施。对于已确诊的患者,需遵医嘱服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心肌缺血与室性早搏的关系复杂,需通过综合治疗和长期管理来改善症状和预后。及时就医、科学治疗和健康生活是应对这一问题的关键。

  • 室上速会引起心肌缺血吗

    室上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能引起心肌缺血,尤其是在心率过快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室上速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增加心肌耗氧量,从而引发心肌缺血。治疗室上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药物、电复律或射频消融等方法,同时改善生活方式也有助于预防和缓解症状。 1、室上速引起心肌缺血的原因 室上速是一种快速的心律失常,心率通常超过150次/分钟。当心率过快时,心脏的舒张期缩短,冠状动脉的血液灌注时间减少,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快速心率会增加心肌的耗氧量,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的风险。如果患者本身存在冠状动脉疾病或血管狭窄,室上速更容易诱发心肌缺血。 2、室上速的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和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这些药物可以减慢心率,缓解症状。 - 电复律:对于急性发作且药物无效的患者,可以通过电复律恢复正常心律。 - 射频消融术:这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导管消融异常的电信号通路,根治室上速。 3、预防和改善生活方式 - 饮食调整:减少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有助于维持心脏健康。 - 适度运动:选择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律失常。 - 情绪管理:保持心情平稳,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有助于减少室上速发作。 室上速虽然可能引起心肌缺血,但通过及时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并降低风险。如果出现心悸、胸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 心肌缺血是怎样造成的

    心肌缺血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导致的,常见原因包括冠状动脉狭窄、血栓形成、血管痉挛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1、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狭窄是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冠状动脉狭窄的主要病理过程,胆固醇和其他物质在血管壁沉积,形成斑块,逐渐阻塞血流。遗传因素、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都会加速这一过程。治疗上,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胆固醇,阿司匹林可以预防血栓形成,硝酸酯类药物可以扩张血管,缓解症状。 2、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是心肌缺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当冠状动脉内的斑块破裂时,血液中的血小板会聚集形成血栓,进一步阻塞血流。这种情况可能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可以预防血栓形成,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可以溶解已形成的血栓。 3、血管痉挛 冠状动脉痉挛是指冠状动脉突然收缩,导致血流减少或中断。这种情况可能与吸烟、压力、寒冷刺激等因素有关。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可以缓解血管痉挛,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可以减少心脏负荷,改善症状。 4、生活方式调整 生活方式的调整对预防和治疗心肌缺血至关重要。饮食上,建议采用低脂、低盐、高纤维的饮食,如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少吃红肉和加工食品。运动上,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戒烟和限酒也是必要的措施。 心肌缺血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因和症状,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都是重要的手段。通过合理的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的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 心肌缺血是什么病

    心肌缺血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氧的一种疾病,常见原因包括冠状动脉狭窄、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1、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狭窄是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从而减少血液流向心肌。长期的高血压、高血脂和吸烟会加速这一过程。治疗上,医生可能会开具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和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来缓解症状并预防进一步恶化。 2、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是心肌缺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通常发生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血栓会完全或部分堵塞血管,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治疗上,医生可能会使用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或进行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来恢复血流。 3、血管痉挛 血管痉挛是指冠状动脉突然收缩,导致血流减少。这种情况可能与情绪波动、寒冷刺激或某些药物(如可卡因)有关。治疗上,医生可能会开具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来缓解血管痉挛。 4、生活方式调整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对心肌缺血的预防和治疗也至关重要。建议减少高脂肪、高盐饮食,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适量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也是必要的。 心肌缺血是一种需要及时干预的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预防严重并发症。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可以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并降低疾病风险。定期体检和遵循医生建议是管理心肌缺血的关键。

×

特约医生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