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个喷嚏都可能骨折

发布时间: 2012-03-31 16:53:32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Scan me!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Scan me!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他是个“瓷娃娃”——又称成骨不全症患者,10年骨折20余次。有些病情更严重的“瓷娃娃”,一生骨折过100多次,打个喷嚏,甚至大笑,都会骨折

今天是世界罕见病日,成骨不全症是罕见病中的一种。这些患者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群体,中国约有10万名这样的人。打个喷嚏都可能骨折

不幸

10年骨折20余次

10岁的磊磊(化名)坐在轮椅上,初春的阳光照了进来,外面奔跑撒欢的世界,对他来说只是奢望。

看着别人放风筝,他望向父亲。父亲轻轻摇头叹气。

他是个“瓷娃娃”——成骨不全症(又称“脆骨病”)患者。

10年前,他出生在驻马店正阳县的一个农村家庭。出生6个月后的一天,邻家姐姐抱着他玩,忽然一个趔趄,姐姐险些摔个跟头,磊磊的大腿却骨折了。

这是他第一次骨折。此后,他开始和骨折为伴。

尽管小心翼翼,10岁的他还是骨折了20余次,腿上布满了手术刀口。磊磊的病情,还不算最严重的。有些病情更严重的“瓷娃娃”,一生骨折过100多次,打个喷嚏,甚至大笑,都会骨折。

看见他这个样子,磊磊的父亲曹先生暗地落泪。打个喷嚏都可能骨折

他带着孩子去武汉一家知名医院咨询,医生说,这种病只能小心呵护。

曹先生家住农村,家里只有5亩农田。他很想外出打工,但磊磊一天也离不开人,他和妻子只能全天陪护。

求学

一上午去一趟厕所

一学年的课程

他最多上半学年

每天,磊磊的生活就是与床为伴。他哪儿也不能去。

刚开始,小他5岁的弟弟,常在他身边蹦蹦跳跳。看他不能动,玩半天觉得没意思,就一溜烟出去了。

7岁,到了上学年龄,父亲和母亲轮流抱他上学。

早上,母亲带他上学。母亲轻轻抱着他,将他放到座位上。放学后,她再来接他。

担心别的孩子碰他,他被安排在教室第一排的角落。老师交代学生,不要在磊磊旁边推搡,不要随意动他。

一上午,磊磊想去厕所一般都要憋着。放学时,母亲来接他,抱他去一趟厕所。打个喷嚏都可能骨折

有时,他憋得小脸都白了,眼里全是泪。他无数次问父亲,为啥我会和别人不一样,曹先生不知怎么回答。

磊磊现在60多斤了,抱起来越发吃力,他们为磊磊配了轮椅。夫妻俩轮流值班照顾他。

阳光好时,他会自己滑着出去晒太阳。

即便这样,2011年的一天,母亲将他放在教室里的座位上时,一个趔趄,他再次骨折了。

每年,磊磊都会骨折两次,经常骨折令他肌肉萎缩,无法行走。一学年的课程,他能上半学年就不错了。

磊磊正在读小学二年级,即便这样,他的功课在全班都名列前茅。

“孩子相当聪明,成绩都是全班一二名。”提起孩子的成绩,连连叹气的曹先生语气中透出少有的自豪。

数字

中国约有10万名这样的患者

“到现在,孩子看病花了十几万了。”曹先生说。

每年,孩子的手术费都在2万元左右。打个喷嚏都可能骨折现在,他们家徒四壁,亲戚邻居已不愿再借钱给他们。

凯凯家住登封市,12岁的他也是成骨不全症患者。

10岁那年,他学自行车,摔断了大腿。两年来,他骨折了3次。

2月23日,他从郑州市骨科医院出院,至今还打着石膏。

郑州市骨科医院小儿骨科主任程富礼说,磊磊和凯凯患上的都是脆骨病,也叫成骨不全症,也就是通常人们说的“瓷娃娃”病。“脆骨病属于罕见病,是因为基因突变造成的。患者会经常骨折、四肢弯曲。病情轻的患者,成年后骨头就会硬很多。”

程富礼记得,20年前,郑州有个这样的患者,经常找他。这个患者成年后就好了很多,很少来了。

“这种病,没有很好的办法,只能按照骨折的办法来治。”他说,这种病多在儿童时期、青春期发病,患者中男孩比女孩多,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因为大腿承重,“瓷娃娃”们多是大腿骨折,其次是小腿、手臂。打个喷嚏都可能骨折每年,他们医院会接待20多名这样的患者。

《广州日报》报道称,这种病伴随而至的是身材矮小,频繁骨折,骨头脆弱畸形。全人类各种族男女均可发病,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一,全球估计共有500万名成骨不全症患者,其中,中国约有10万名。

河南有多少这样的病例?

“这种病太少见了,没有统计过。”作为“瓷娃娃关怀协会”专家组的成员之一,程富礼这样说。

延伸

我国各种罕见病有30余种涉及1000万人

坐在轮椅上,磊磊常常想,他的明天是什么。

望着儿子,曹先生的眼前也是一抹黑。他只能告诉孩子:你好好学习,家里全力支持你。

曹先生听人说,有位叫谭纯慧的患者,身高不过90厘米,体重不足25公斤,终身与轮椅为伴。但他聪明过人,非常勤奋,目前在国内一大型体育网站做编辑兼评论员,并娶到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妻子。打个喷嚏都可能骨折

如今,磊磊也只能向此目标奋斗。其实,“瓷娃娃”病只是众多罕见病的一种。今天是“国际罕见病日”,全球目前确认的罕见病有六七千种,约占人类总疾病的10%。据估计,我国各类罕见病30余种,患者超过1000万人。

罕见病是指那些在人群中发病率极低、非常少见的疾病。这些疾病又被称为“孤儿病”,有人借此形容这些疾病被忽略。这些罕见病包括成骨不全症(俗称脆骨病)、血友病、苯丙酮尿症、威尔森氏症等。

“谁来关注一下我们。”曹先生说,他们已经没有更多的经济实力来应对磊磊的骨折了。而磊磊的骨折,也可能伴随他一生。

遗憾的是,针对罕见病,国家并没有专门的救助措施。

2008年5月,成骨不全症患者王奕鸥与同伴黄如方发起成立国内第一家罕见病公益组织——“瓷娃娃关怀协会”。2009年8月,在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下设立国内第一个罕见病关爱基金,至今资助300多名脆骨病患者,帮助80多名患者完成手术治疗。打个喷嚏都可能骨折

曹先生期望的是,能有制度帮帮他们。

呼吁

将罕见病列入社保

和磊磊一样,众多罕见病患者散落在祖国各地,多数人终身与疾病为伴,默默生活、默默梦想。因为常年的治疗,他们的家庭,或多或少都面临着困境。

淋巴管肌瘤病也是罕见病的一种,28岁的琳琳不幸患上此病。2008年,雷帕霉素在美国被证明对淋巴管肌瘤病有一定的疗效,但需长期服药,每个月3500元的花费,让琳琳很吃不消。这种药不在医保范围。

血友病也是罕见病中的一种,冯红梅8岁的儿子谢书淇是重度血友病患者。8年来,每个月不发病的时间“最多就三四天”,平均每月用药花费5000元。

2009年,河南商报曾对“凝血八因子2007年以来不停断货,愁坏血友病人”进行过报道,呼吁完善大病救助制度,将血友病纳入救助范围。幸运的是,目前,新农合已将此病纳入大病救助范围。打个喷嚏都可能骨折磊磊的父亲知道,他们陪不了孩子一辈子,也许制度可以。

“瓷娃娃关怀协会”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现在,多数罕见病无治疗药物,患者无药可用;有治疗方法的罕见病,药物价格昂贵,未能进入医保或商业保险,患者家庭无力承担……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大学物理系教授孙兆奇说,他2010年提交的罕见病立法议案已被纳入国家立法计划,建议将罕见病列入社保,制定罕见病防治法,但进展比较缓慢。今年的“两会”上,他打算督促相关部门加快对罕见病的相关立法。

新浪新闻

推荐专家 资深医生在线免费分析病情

精彩问答

  • 胫腓骨骨干骨折的症状有什么

    胫腓骨骨干骨折的主要症状包括剧烈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和畸形,严重时需立即就医。骨折后可能出现局部压痛、皮肤瘀斑、无法负重等症状,需通过X光或CT确诊,治疗包括固定、手术和康复训练。 1、剧烈疼痛和肿胀。胫腓骨骨干骨折后,骨折部位会出现剧烈疼痛,尤其在活动或触碰时加重。局部肿胀是由于骨折导致软组织损伤和出血引起。建议立即冰敷患处,减少肿胀,并避免移动骨折部位。 2、活动受限和畸形。骨折后,患肢无法正常活动,可能出现明显的畸形,如肢体缩短或弯曲。此时需尽快就医,通过X光或CT检查明确骨折类型和程度。治疗方法包括石膏固定、外固定支架或内固定手术,具体根据骨折情况选择。 3、局部压痛和皮肤瘀斑。骨折部位常有明显压痛,皮肤可能出现瘀斑,这是由于骨折导致的皮下出血。建议避免按压患处,保持患肢抬高,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肿胀和疼痛。 4、无法负重。胫腓骨骨干骨折后,患肢无法承受重量,行走困难。治疗期间需严格卧床休息,避免负重,防止骨折移位。康复阶段可进行物理治疗,如超声波、电疗等,促进骨折愈合。 5、康复训练。骨折愈合后,需进行康复训练,恢复患肢功能。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练习、肌肉力量训练和步态训练。建议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运动导致二次损伤。 胫腓骨骨干骨折需及时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选择合适治疗方法。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过早负重,防止骨折移位。康复阶段需进行系统训练,恢复患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骨折一个月了为什么还肿

    骨折一个月后仍出现肿胀可能与血液循环不畅、炎症未完全消退或康复不当有关。解决方法包括适当抬高患肢、进行康复锻炼以及使用药物辅助消肿。 1、血液循环不畅:骨折后局部血液循环可能受到影响,导致肿胀持续。抬高患肢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少肿胀。例如,卧床时将患肢垫高,或坐立时使用枕头支撑。 2、炎症未完全消退:骨折后局部炎症反应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导致肿胀。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等可以帮助减轻炎症和疼痛。局部冷敷或热敷也可根据医生建议选择使用。 3、康复不当:过早或过度的活动可能加重肿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如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有助于恢复功能并减少肿胀。避免剧烈运动或负重,确保骨折部位充分愈合。 骨折一个月后肿胀仍未消退时,建议及时就医,排除感染、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如进行影像学检查、调整药物或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遵循医嘱,合理护理和康复,有助于加速恢复并减少肿胀。

  • 右眼眶上壁骨折怎么办

    右眼眶上壁骨折需要及时就医,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取决于骨折的严重程度和症状。保守治疗适用于轻度骨折,手术治疗则针对严重骨折或伴有并发症的情况。 1、保守治疗 对于无明显移位或症状较轻的右眼眶上壁骨折,通常采用保守治疗。患者需避免剧烈活动,减少眼部压力,同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常见的药物包括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克肟,以及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用于缓解疼痛和炎症。冷敷可以帮助减轻肿胀,建议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2-3次。 2、手术治疗 当骨折导致眼球移位、视力受损或眼眶结构严重破坏时,需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内固定术、眼眶重建术和视神经减压术。内固定术通过钛板或螺钉固定骨折部位,恢复眼眶结构;眼眶重建术用于修复严重损伤的眼眶壁;视神经减压术则针对视神经受压的情况,缓解视力问题。术后需定期复查,确保恢复效果。 3、康复与护理 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式,康复期间都需注意眼部护理。避免揉眼、用力擤鼻等动作,防止二次损伤。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鱼类和新鲜蔬菜,促进骨骼愈合。适当进行眼部按摩和热敷,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加速恢复。 右眼眶上壁骨折的治疗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及时就医是关键。保守治疗适用于轻度骨折,手术治疗则针对严重病例。康复期间需注意护理和饮食,定期复查以确保恢复效果。如有视力下降、剧烈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 脚骨折打了钢针多久能下地

    脚骨折打了钢针后,通常需要6-8周才能下地活动,具体时间需根据骨折类型、愈合情况及医生建议决定。康复期间需遵循医嘱,避免过早负重,配合康复训练促进恢复。 1、骨折愈合时间因人而异,与骨折类型、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相关。钢针固定后,初期需严格制动,避免对骨折部位造成二次伤害。通常在术后6-8周,骨折线开始模糊,骨痂形成,此时可尝试部分负重活动。医生会根据X光片检查结果评估愈合情况,决定是否允许下地。 2、康复期间,患者需注意保护骨折部位,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负重。早期可进行非负重活动,如踝关节的被动活动、肌肉等长收缩训练,以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随着愈合进展,逐渐增加负重训练,如扶拐行走、踩地练习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饮食对骨折愈合有重要影响。建议多摄入富含钙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豆制品等,促进骨痂形成。同时补充维生素D,帮助钙质吸收。避免吸烟、饮酒,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4、心理调节在康复过程中同样重要。骨折后活动受限可能导致情绪低落或焦虑,患者需保持积极心态,与家人、朋友沟通,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加速康复进程。 5、定期复查是确保康复顺利进行的关键。术后需按时进行X光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如有异常疼痛、肿胀或活动受限,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脚骨折打了钢针后,下地时间需根据个体情况决定,不可盲目过早活动。遵循医嘱,科学康复,结合饮食调理和心理调节,有助于加速愈合,恢复功能。定期复查,及时调整康复计划,是确保顺利康复的重要保障。患者需保持耐心,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 小孩腿骨折了吃什么

    小孩腿骨折后,饮食应以促进骨骼愈合、增强体质为主,重点补充钙、蛋白质、维生素D等营养素。合理的饮食搭配有助于加速恢复,减少并发症。 1、补充钙质 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骨折后需增加钙的摄入。牛奶、酸奶、奶酪等乳制品是优质钙源。豆制品如豆腐、豆浆也富含钙。绿叶蔬菜如菠菜、油菜以及坚果如杏仁、核桃也能提供丰富的钙质。 2、增加蛋白质摄入 蛋白质是修复组织的重要物质,骨折后需要更多蛋白质支持愈合。鸡蛋、瘦肉、鱼类、禽类都是优质蛋白质来源。植物性蛋白质如豆类、藜麦也能满足需求。 3、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促进骨骼健康。阳光是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适当晒太阳有益。食物中,富含维生素D的有鱼肝油、三文鱼、蛋黄等。 4、摄入维生素C 维生素C有助于胶原蛋白的合成,对骨折愈合至关重要。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柠檬,以及草莓、猕猴桃、西红柿等都是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 5、避免高糖、高盐食物 高糖食物可能影响钙的吸收,高盐食物会增加钙的流失。骨折期间应减少糖果、甜饮料、腌制食品的摄入,以免影响恢复。 6、适量补充锌和镁 锌和镁对骨骼健康也有重要作用。锌存在于牛肉、贝类、南瓜子中,镁则富含于全谷物、坚果、绿叶蔬菜中。 小孩腿骨折后,饮食调理是恢复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搭配食物,补充必要的营养素,可以加速骨骼愈合,促进身体康复。同时,避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确保营养均衡,为恢复提供坚实基础。家长应关注孩子的饮食结构,必要时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 骨折处有针扎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骨折处有针扎的感觉通常与神经损伤、局部炎症或愈合过程中的神经再生有关。这种情况可能由骨折时的神经受压、炎症刺激或愈合过程中神经纤维重新生长引起。处理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1、神经损伤。骨折时,骨骼碎片可能压迫或损伤周围的神经,导致针扎感。神经损伤的程度不同,症状也会有所差异。轻微的神经损伤可能在愈合过程中逐渐恢复,严重的损伤可能需要医疗干预。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使用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B6、B12,或通过手术修复受损神经。 2、局部炎症。骨折后,局部组织会发生炎症反应,炎症介质可能刺激神经末梢,产生针扎感。炎症是身体对损伤的自然反应,但过度的炎症可能延缓愈合。抗炎药物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可以帮助缓解炎症和疼痛。冷敷和抬高患肢也能减轻肿胀和不适。 3、神经再生。骨折愈合过程中,受损的神经纤维会尝试重新生长,这一过程可能伴随针扎感。神经再生是身体修复的一部分,但可能带来不适。物理治疗如电刺激疗法、超声波治疗可以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保持患肢的适当活动和避免过度负重也有助于神经恢复。 骨折处有针扎的感觉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神经损伤、局部炎症和神经再生。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症状。药物治疗如神经营养药物和抗炎药物,物理治疗如电刺激和超声波治疗,以及生活方式调整如适当活动和避免过度负重,都是重要的处理方式。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潜在问题。

  • 脚内踝骨折严重吗

    脚内踝骨折的严重程度取决于骨折的类型和位置,以及是否伴随其他损伤。早期诊断和适当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预后,避免长期并发症。 1、骨折类型:脚内踝骨折可分为不完全骨折和完全骨折。不完全骨折仅涉及部分骨结构,而完全骨折则导致骨头完全断裂。完全骨折通常更为严重,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2、治疗方案:对于不完全骨折,通常采用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和物理治疗。完全骨折则可能需要手术,如内固定术使用钢板和螺钉或外固定术使用外部支架。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以恢复关节功能和肌肉力量。 3、康复与预防:康复期间,应避免负重活动,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和力量训练。长期保持良好的姿势和适当的运动习惯,可以减少再次骨折的风险。 脚内踝骨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是恢复的关键。通过专业的医疗指导和个人的积极配合,可以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

  • 右桡骨小头骨折后疼痛怎么办

    右桡骨小头骨折后疼痛需及时就医,通过固定、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缓解症状并促进恢复。骨折后疼痛可能由骨折本身、软组织损伤或炎症引起,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 1、固定与制动。骨折后首要任务是固定患处,避免进一步损伤。可使用石膏、夹板或支具固定桡骨小头,减少活动对骨折部位的刺激。固定时间通常为4-6周,具体时长根据骨折类型和恢复情况而定。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确保骨折愈合良好。 2、药物治疗。疼痛明显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缓解疼痛和炎症。对于疼痛较重者,可短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钙剂和维生素D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可适当补充。 3、康复训练。骨折愈合后,需进行康复训练恢复关节功能。早期可进行被动活动,如轻柔的屈伸和旋转练习,避免关节僵硬。中期可加入主动活动,如握力训练和腕关节活动度练习。后期可进行力量训练,如哑铃练习和抗阻训练,逐步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 4、物理治疗。热敷、冷敷、超声波和电疗等物理治疗方法可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和加速组织修复。热敷适用于慢性疼痛,冷敷适用于急性期肿胀和疼痛。超声波和电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5、饮食调理。骨折恢复期间,需摄入富含蛋白质、钙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和绿叶蔬菜。避免高糖、高脂肪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愈合。适当补充胶原蛋白和维生素C,有助于骨骼和软组织修复。 右桡骨小头骨折后疼痛需综合治疗,固定、药物、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相结合,才能有效缓解疼痛并促进恢复。定期复查和科学护理是确保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的关键。

  • 骨折有哪些并发症

    骨折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关节僵硬和深静脉血栓,这些并发症不仅影响康复进程,还可能带来长期的身体健康问题。 1、感染:骨折后,尤其是开放性骨折,皮肤破损为细菌入侵提供了途径。感染可能发生在骨折部位,也可能引发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预防措施包括及时清创、使用抗生素以及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2、关节僵硬:长时间固定不动会导致关节周围组织粘连,影响关节活动度。为预防关节僵硬,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如轻柔的关节活动和肌肉收缩练习。 3、深静脉血栓:骨折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血液循环减慢,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血栓可能脱落并随血液流动,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后果。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改变体位、使用抗凝药物以及进行下肢肌肉按摩。 骨折后的护理和治疗至关重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以确保康复效果最佳。

  • 孟氏骨折怎么治疗

    孟氏骨折的治疗需要根据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复位、固定和康复训练的综合方法。治疗方法包括闭合复位、手术治疗和功能锻炼,具体方案需由医生评估后决定。 1、闭合复位 闭合复位是孟氏骨折的常见治疗方法,适用于骨折移位不严重的患者。医生通过手法将骨折端复位,随后使用石膏或夹板固定。石膏固定通常需要6-8周,期间需定期复查X光片,确保骨折愈合良好。闭合复位的优势在于创伤小,恢复快,但需注意固定期间避免过度活动,以免影响愈合。 2、手术治疗 对于骨折移位严重或闭合复位失败的患者,需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钢板螺钉固定、髓内钉固定和外固定架固定。钢板螺钉固定适用于骨折端稳定性较差的情况,髓内钉固定常用于长骨骨折,外固定架则用于开放性骨折或软组织损伤严重的患者。手术后需配合抗生素预防感染,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3、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是孟氏骨折治疗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恢复关节功能和肌肉力量。早期可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如手指屈伸和腕关节旋转,避免关节僵硬。中期可加入主动活动,如握力训练和轻度抗阻练习。后期可进行功能性训练,如抓握物品和日常活动模拟。康复训练需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负荷导致二次损伤。 孟氏骨折的治疗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早期干预和科学康复是恢复的关键。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确保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

特约医生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