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是什么意思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因脑部血流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的脑组织坏死。确诊脑梗死需做以下检查: 1、脑CT检查及磁共振检查,其中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可排除脑出血,磁共振检查对脑部缺血性损害的检出优于CT,可检出较早的脑缺血损害; 2、常规检查,其中包括血、尿、大便及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及胸片等,有条件可进行血压动态监测; 3、特殊检查,如经颅多普勒超声、颈动脉彩超及磁共振颅脑的MRI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可明确有无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
脑梗死CT影像学表现
脑梗死的CT影像学表现,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表现。如果患者起病后,立即进行CT检查,是正常的影像表现。如果患者到达医院时间较晚,在CT影像上,可表现为低密度灶。如果患者梗死面积较大,出现一侧脑组织向同侧其他部位或对侧偏移。脑梗死后的渗血、血肿,在梗塞的基础上表现混杂,或较大的团块样的高密度病灶。脑梗死急性期,特别是超急性期表现,可见白色较亮线样变化,提示大脑中动脉出现严重血栓;其他变化包括一侧脑组织较饱满,脑沟、脑回变浅,病变区颜色变浅,可见皮质和髓质交界处变模糊。
脑梗死的最佳治疗时间
脑梗死最佳治疗时间,与患者入院当时情况、时间、病情等有关,如发病后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其有效治疗时间窗是4.5小时内,各项检查后无其他禁忌情况,则可溶栓治疗。如大血管病变,溶栓基础上可进行支架取栓治疗。若失去治疗时机,应用抗血小板治疗。如心源性栓塞,在恢复期或非急性期后,可采取抗凝治疗。如脑梗死症状较重,梗死面积较大,采取脱水、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早期预防并发症治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