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透析后肚子疼是怎么回事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尿毒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是很多肾脏疾病的
手机查看

2020-12-25 17:33 阅读:1.08万

尿毒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是很多肾脏疾病的终末期,当疾病进展到这个阶段的时候就需要开始肾脏替代治疗。比如血液透析或者腹膜透析,在透析以后出现肚子疼,这种情况首先是要警惕合并有炎症感染等情况造成的。其次也可能是由于肠系膜动脉的缺血等相关病变引起来的,所以还是要进一步的评估病因,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可以通过检查腹部血管彩超以及血常规、粪常规等相关指标,来初步明确病情,针对性的进行治疗来缓解症状。

尿毒症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尿毒症指的是肾功能已经被破坏了90%以上,肾脏不能充分排泄代谢废物,不能充分排泄水分,不能充分调节电解质酸碱的失衡。尿毒症的可能会出现相应的症状,比如把代谢废物不能排泄,会刺激胃肠道,造成出现恶心呕吐,不想吃饭;大量的水分排泄不畅,造成双下肢以及颜面部等部位的浮肿。还可能会造成高血压引起头晕,头疼;尿毒症的状态下,因为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表现出深大呼吸;也可能会因为贫血引起乏力。这些都是尿毒症常见的早期症状。

尿毒症是怎么检查出来的

尿毒症又叫做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发展到最后的状态,首先,要抽血查肾功能,血肌酐达到以及超过707微摩尔每升是尿毒症诊断的第一个条件。其次,还要抽血查血常规,电解质,甲状旁腺功能等检查要做泌尿系统的彩超,如果彩超提示肾脏缩小或者血常规提示有严重的贫血、存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满足上述这些条件,就基本上可以得出尿毒症的诊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文章

浅谈什么是尿毒症
有些病人去医院看病时,经常会听到医生或病人家属讲某某病人患了“尿毒症”,不知怎么回事。实际上“尿毒症”就是医生把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缩减后的一种叫法。

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 刘辉

1.11万次阅读 2018-06-06

血液透析的副作用
虽然血液透析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是进行血液透析时会有一些不良反应,比如透析失衡综合症、透析使用综合症、低血压、致热源反应、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透析中肌肉...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王婷

1.86万次阅读 2018-12-11

尿毒症患者自体动静脉造瘘
尿毒症患者日趋增加,全国每年以5~8%的比例增加新发尿毒症需要透析患者,而且年龄趋于年轻化。成功进行自体动静脉瘘、尽可能多点造瘘以及良好维护自体瘘成为重点。

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 张彦红

1.27万次阅读 2018-06-06

尿毒症造瘘术后的护理
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主要的替代疗法。动静脉内瘘术是医生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将患者邻近的动静脉吻合起来,使之成为...

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 张彦红

1.87万次阅读 2018-06-06

尿毒症是不治之症吗
现代医学实践证明患了尿毒症并不可怕,只要是在尿毒症发展的相应阶段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它对病人生活质量与生命年限的影响已有限,可怕的是患者及家属对尿毒症这种病的无...

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 刘辉

1.36万次阅读 2018-06-06

如何提高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年限
对于尿毒症患者,良好的血管通路就是他们的“生命线”,保护好患者的动静脉内瘘意味着更多的生存时间和更好的生活质量。本文简单总结了提高动静脉内瘘使用年限的方法。

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 刘辉

1.35万次阅读 2018-06-06

降落伞式端侧吻合在尿毒症桡动脉头静脉造瘘术
术前予以体表标记头静脉的走形和“分叉”部位以及桡动脉拟切开部位,选择鼻烟窝处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纵切口或者桡骨茎突上方的横切口,切口长度2~4cm。锐性分...

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 张彦红

1.18万次阅读 2018-06-06

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六大优势
终末期肾病是直接威胁人类生存的重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在不断提高,治疗方式主要为肾移植和肾脏替代治疗,由于肾源紧缺,肾移植往往不作为首选方式。故肾脏替代治疗是目前...

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 刘辉

1.49万次阅读 2018-06-06

尿毒症应用人工血管造瘘的几个小体会
反复多年透析患者,往往是双侧腕部自体动静脉瘘已经废用,颈部的留置管也已经不通,很大部分这些患者需要行肘窝部的人工血管造瘘。人工血管造瘘相对容易血栓形成、近心端静...

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 张彦红

1.2万次阅读 2018-06-06

这4种疾病不可忽视,随时可能转为尿毒症
这4种疾病不可忽视,随时可能转为尿毒症
在健康危害方面,尿毒症几乎和癌症不相上下,肾衰竭后肾脏出现的一系列疾病及并发症就是尿毒症,尿毒症引起...

池州市人民医院 徐秀云

1.1万次阅读 2018-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