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手术难免有危险
凡是手术,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垂体瘤手术也不例外,手术主要风险之一是垂体功能损伤。
损伤在所难免,激素可以替代
类比于美国反恐战争中“外科手术”式的精确打击,即便军事实力强劲,仍不可避免会有士兵伤亡。同理,医生在做垂体瘤手术时都会尽力做到“完美”,但有些情况是很难完全避免损失一些正常的垂体组织,尤其是手术难度大、切除包绕海绵窦和主要血管的肿瘤。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垂体瘤手术专家,在切除垂体巨大腺瘤后,仍有约5-10%的患者出现术后垂体功能减低。
通常损伤一旦发生便无法修复,有些患者可能需要长期采用激素替代疗法,包括甲状腺激素、皮质激素、生长激素、雌激素或者睾酮等。
功能可以部分恢复,不需终生替代治疗
术后,患者会有垂体“受伤”的反应。例如,损伤垂体后叶会造成尿崩症(发生率在1-2%之间),这是由于肾脏滤过的体液不能被重吸收,而大量排出体外的缘故。患者所产生的尿液如清水一般无色透明,还会出现尿频和烦渴。这些症状可以通过人工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即弥凝)进行替代治疗,效果较好。
多数患者在手术创伤和炎症消退后,垂体功能可以部分恢复,不需长期药物补充。另外,多数患者在垂体前叶组织大部分被切除后,剩余的垂体前叶组织仍然能够分泌足够的激素供人体正常活动,因此手术损伤并不代表需要终生替代治疗。
总之,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普及和提高,手术造成的垂体功能损伤的比例越来越少、程度越来越轻,多数患者术后垂体功能可逐渐恢复,不需要终身服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文章
垂体腺瘤,“过犹不及”的激素分泌
临床上,通常把垂体腺瘤分为两类:一类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另一类则不分泌激素。具有分泌激素功能的垂体腺瘤,好似一名勤勤恳恳的工人,在源源不断地产生各类人体所必需的...
垂体腺瘤虽然“个头”不大,但危害不小
临床上的垂体腺瘤通常分为两类:一类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另一类则不分泌激素。前者凭借影响激素的分泌导致患者饱受其害,而后者则凭借自己的“硕大身躯”在人体的大脑中“...
垂体长“东西”,并非都是“瘤”
临床上经常会有患者或患者家属拿着影像片子,焦急的告诉医生自己的垂体长了“东西”怎么办?其实,单纯凭借影像片子医生是很难准确诊断疾病的。通常要结合患者的病例特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