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侵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严重吗
非侵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严重吗?相信大家对于这种疾病还是很陌生的,下面我们通过几种类型介绍来了解一下非侵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
1、尿路上皮乳头状瘤 定义: 外生性尿路上皮乳头状瘤是指具有纤细纤维血管轴心并被覆正 常尿路上皮的乳头状肿瘤。常发生于邻近输尿管口的膀胱后壁、侧壁 以及尿道。 临床特点:常出现肉眼及镜下血尿,多数患者肿瘤为单发,经尿道完 全切除肿瘤是治疗的选择,肿瘤很少复发。 组织学:肿瘤组织内稀疏的乳头状叶片。乳头偶尔可有分枝,但无乳 头的相互融合,间质可有水肿或散在的炎细胞浸润。尿路上皮无不典 型改变,表层上皮(伞细胞)明显,分裂象罕见,即使存在,也位于 底层,且无病理性核分裂像。病变体积很小,偶尔伴发内翻性生长方 式。乳头状瘤很少广泛累及粘膜,如果出现,则称弥漫性乳头状瘤。
2、低度恶性潜能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PUNLMP) 定义:类似于外生性尿路上皮乳头状瘤的尿路上皮乳头状肿瘤,但 细胞增生更显著,超出正常尿路上皮厚度。 部位:多见于邻近输尿管口的膀胱后壁及侧壁。 临床特点:膀胱镜检查通常可见 1—2cm 的肿瘤,使人联想到漂浮的 大海中的海草。经尿道完全切除肿瘤是治疗的选择。 组织学:由相互不融合的纤细的乳头组成,细胞从正常—轻度异型, 排列为多层, 与正常上皮相比, 细胞密度明显增加, 但极向保存完好, 肿瘤无论从细胞核形态还是组织结构上, 给人的印象仅有微小或无变 化。与正常细胞相比,瘤细胞轻度增大,底层细胞排列呈栅栏状,伞 细胞保存完好,分裂象少见且位于底层。 预后:预后好,肿瘤复发率很低。
3、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低级别 定义:肿瘤由排列有序的乳头状叶片组成,但在组织结构和细胞学特 征改变上容易辨认。 部位:多发生邻近输尿管口的膀胱后壁和侧壁。 组织学:肿瘤由纤细、多分支的轻度融合的乳头组成,即使在低倍镜 下也很容易辨认肿瘤在组织结构和细胞学特征上的改变。与 PUNLMP 不同,该病变很容易看到细胞核极向,大小、形态和染色 质的变化。细胞核形状和染色质分布可以发生轻度改变,细胞核呈不 规则增大,核仁不明显,分裂象少见,可出现在上皮全层,但以底层 多见。
4、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高级别 定义:为尿路上皮肿瘤,由排列无序的具有中度—显著结构和细胞异 型性的乳头状叶片组成。 组织学:肿瘤的特征是乳头状结构,虽然部分乳头纤细但常出现融合 和分支,排列明显无序,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上的改变即使低倍镜下 也容易辨认,与低级别不同的是,该病变在细胞核极向、形态、大小 和染色质方面的改变更为明显。 细胞核多形, 大小呈中度—显著变化, 染色质分布不规则,核仁明显,核分裂像常见,可以有病理性核分裂 像,并可在上皮全层出现,上皮不同程度增厚,细胞粘合力下降。诊 断时需要认真寻找包括乳头轴心在内的浸润性特征。
5、尿路上皮原位癌 定义:一种非乳头状(即平坦)的病变,被覆上皮内有呈恶性形态的 细胞。 组织学:CIS 出现与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相同的细胞核间变。细胞核增 大、多形、深染,呈粗糙或密集分布,核仁大,明显,包括病理性核 分裂像在内的分裂象多见,并可扩展到上皮表层。癌细胞胞质嗜酸性 或嗜碱性,极向消失,排列不规则、拥挤,肿瘤的改变可以累及/未 累及整个粘膜的厚度,伞细胞可存在,位于基底层或呈良性表现的上 皮之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文章
1.56万次阅读 2018-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