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这是一种刚地弓形虫感染,它可引起从无症状
手机查看

2018-06-19 10:36 阅读:1.83万

这是一种刚地弓形虫感染,它可引起从无症状的良性淋巴结肿大到可威胁生命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脉络膜视网膜炎和精神发育迟缓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血清学调查表明,人类暴露于弓形虫病是全球性的而且十分普遍。美国的健康成人中20%~40%血清学阳性。最易获严重弓形虫病的人是正在发育的胎儿和免疫受损的人。

病因学和发病机制

刚地弓形虫是一种普遍存在于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寄生性原虫。这种专性细胞内寄生虫侵入宿主细胞并在任何有核细胞的胞浆内营无性繁殖。当宿主产生免疫力时,速殖子的繁殖停止并形成组织包囊,后者可在脑和肌等组织内存活数年。弓形虫的有性繁殖仅在猫的肠道内进行,所产生的卵囊随粪排至外界,在潮湿土壤内约1年仍具有感染性。

在美国,摄入猫粪中的卵囊是最常见的经口感染方式。吃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组织包囊的肉(以羔羊肉,猪肉或牛肉最为普遍)也可发生感染。若母亲在怀孕期间被感染或因免疫抑制而激活以前的感染,可经胎盘传给胎儿。

血清学阳性的供体,可通过输血(全血或白细胞)或器官移植,也可将弓形虫传给受体。原有感染的重新激活主要见于免疫抑制的病人或有先天性视网膜感染的健康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文章

弓形虫病的症状和体征
弓形虫感染一般无症状,但也可引起轻度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大。有症状的感染可有多种表现。急性弓形虫病可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相似,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发热,不适,肌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范存刚

1.46万次阅读 2018-06-19

弓形虫病的预防和治疗
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可防止感染。肉应烧至66℃,-20℃冷冻保存,熏制和腌制。操作生肉后的手应彻底洗净,应避免接触可能被猫粪污染的土和食品。IgG血清学阳性,C...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范存刚

1.75万次阅读 2018-06-19

诊断弓形虫病的方法有哪些
诊断弓形虫病依靠血清学检查。在疾病的最初2周出现特异性IgM抗体,在4~8周内出现高峰,然后在数月内下降直至测不到。IgG抗体上升较缓慢,1~2个月后达高峰,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范存刚

1.42万次阅读 2018-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