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的心理学干预治疗
产后抑郁症是部分产妇分娩后出现的一种精神、心理障碍,通常发生在产后2-6周内,以失眠、情绪低落、悲观、哭泣、焦虑、易激惹、不能履行母亲责任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为特征,严重的会有自杀或杀婴倾向。
国际上,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5% - 54.5%,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之间的差异颇大;我国近二十年来的2项报道,发病率分别为17.9%和37.1%,大致处于国际平均水平。产后抑郁症的治疗并不困难,抗抑郁治疗的缓解率很高,多数也不会有残留症状;至于再次妊娠是否有复发的危险,尚有不同的观点。
然而,临床上也发现,产妇经常会担心服用镇静剂和抗抑郁药影响哺乳或可能有其他的副作用而不愿意服药。因此,对于产后抑郁症非药物治疗的疗效评估就显得十分重要。所谓“产后抑郁症的非药物治疗”,通常是指针对产后抑郁症的社会心理学干预(如同伴支持,非指导性咨询等)和心理学干预(如认知行为治疗和人际互动治疗等),而并不是指一般的产后保健和护理。
日前,世界卫生组织的科学家检索了至2006年年底前有关围产、产后抑郁症的医学文献,对其中10项以减少抑郁症状为目的的社会心理学或心理学干预随机对照试验、半随机试验,以相对危险度和加权平均差异等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
结果发现,有9项研究(956例)的社会心理学干预和心理学干预与一般产后保健、护理相比较,无论对于临床诊断为“产后抑郁症”或者仅自述有产后抑郁症状,在减轻、缓解持续抑郁症状方面都有确切的效果。
因此,科学家认为,对于产后抑郁症妇女,可以采用社会心理学干预和心理学干预等非药物疗法措施进行治疗。与此同时,科学家也建议,对于针对产后抑郁症特定的社会心理学干预和心理学干预的长期疗效和更为明确的结论,还需要进行规模更大的临床试验和进一步的观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