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乙型肝炎的宫内感染
宫内感染是乙肝妈妈体内内的病毒透过胎盘传播给胎儿,使宝宝在妈妈子宫内就感染了乙肝病毒。产时感染是指围分娩期新生儿在分娩时吞咽了含有HBV的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或在分娩的过程中,因子宫收缩使胎盘绒毛血管破裂,致使少量母血渗漏入胎儿血循环引起婴儿感染HBV 。产后感染实际上属于HBV感染母亲和孩子的水平传播,主要是通过生活中密切接触传播。
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证明,在没有使用乙型肝炎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主动+被动联合免疫进行母婴阻断的情况下,产时感染占绝大多数,约为80%~85%;产后感染约10%~15%,产前宫内感染就母婴传播中最少见的传播方式,大约5%~10%。
目前的研究发现,宫内感染与母亲体内的HBV DNA水平有关。母亲血清HBV DNA>106拷贝/ml者,容易发生宫内感染。宫内感染多发生在妊娠第三期(孕28周)以后。高病毒复制的乙肝妈妈在妊娠第三期服用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降低体内乙肝病毒的复制水平可以明显减少宫内感染的机率。
对HBV宫内感染诊断指标尚未统一,因此无法准确判断新生儿感染的时间。目前普遍接受2001年第二届“阻断HBV母婴传播和乙型肝炎免疫与临床应用学术会议纪要”提出的HBV宫内感染定义:HBsAg(+)母亲的新生儿出生时从其外周静脉采血测到乙肝病毒复制标志物的存在,采用主动+被动联合免疫进行母婴阻断后无免疫效果者,乙肝病毒复制标志物持续阳性至少3 个月以上。
另外,也有人采用《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第二版)中提出的诊断标准:HBsAg(+)母亲的新生儿出生时从其外周静脉采血测到乙肝病毒复制标志物或HBsAg;且在以后复查中,1月龄检测HBsAg 阳性为宫内感染的初筛诊断标准,6月龄检测HBsAg仍为阳性为确诊标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