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狭窄症病因临床表现简介
腰椎管狭窄症(LSS,lumbar spinal stenosis)是指腰椎管因某些因素发生骨性和纤维结构的异常,导致一处或多处管腔狭窄,压迫硬脊膜与神经根出现临床症状。本病是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由於近年来对其认识加深,临床上有发病率升高趋势。
腰椎椎管狭窄症是导致腰痛及腰腿痛等常见腰椎病的病因之一,按部位可分为中央型(主椎管)狭窄症、侧方型(侧隐窝)狭窄症及神经根管狭窄症三大类,按病因可分为先天发育性及后天继发性两种。“间歇性跛行”是本症的临床特征,表现为安静或休息时常无症状,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痛、麻木、无力等症状,需蹲下或坐下休息一段时间后缓解,方能继续行走。随病情加重,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需休息的时间越来越长。
腰椎管测量方法较多,各家测量数据也有一定差异,并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椎管的两径中,矢径小於12mm可视为狭窄。有学者认为,由於个体差异,应计算脊椎指数较单纯测量椎管两径更有临床意义。随着医学影象学的发展,对其认识将会日趋完善。
腰椎管狭窄症的实质是椎管管径小造成椎内神经受压,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系由于软骨发育不育造成的腰椎管狭窄,尤其是前后径的狭窄。多数的腰椎管狭窄系由脊柱退行性改变所致,由于椎板和黄韧带增生肥厚,椎间盘退变伴有椎间盘突出及小关节增生肥大等,使侧隐窝狭窄,椎管呈三叶形改变。这些病理改变还可使椎间孔狭窄,压迫神经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椎管管径减小的发生十分缓慢,神经组织能逐渐适应这种改变,因此,多数病人仅有轻微的神经症状。椎管进行性狭窄,致狭窄的椎管内压力增加,椎管内出现炎性水肿,发生粘连,马尾神经缺血及神经炎症出现是产生临床症状的重要原因。
【病因和分类】
腰椎管狭窄症的原因:
1、椎管中央狭窄:
下关节突的骨赘向内侧增生肥大,使中央椎管狭窄,压迫马尾。病变初期仅累及一个平面,常见腰4~5,以后病变逐渐涉及以下平面,引起多平面的喘或侧方椎管狭窄。
2、侧方神经根挤压:
腰椎后小关节囊的松弛以及椎间盘的退变,使椎间隙变窄,上下相邻两椎体相互靠近,后方的小关节半脱位。此时上关节突向上向前移动,使椎间孔及椎管外侧部狭窄,同时神经根被挤压在上关节节顶端、上位椎弓根及椎体后缘之间。有时节关节内缘长出的骨赘向内突出,夹住了下一平面的神经根。
3、发育性椎管狭窄:
生长期结束后,椎体及其附件不同成分的异常发育,均可导致椎管中央及侧方狭窄,一般发育性椎管狭窄很少单独发生,当伴有轻度椎间盘突出或退行性变时,椎管狭窄的症状才发生。
4、其他因素:
椎间盘突出、创伤、脊柱滑脱、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肿瘤等。
临床表现: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直立或行走时逐渐加重的疼痛、麻木、沉重、乏力感受以致不得不改变站姿或停止行走。而蹲下或改变姿势后,症状即减轻或消失。疼痛或麻木可出现在小腿、足部、也可在大腿后侧、外侧或前侧、双下肢或单下肢受累。
【临床表现】
长期反复的下腰、骶、臀痛,单侧或双侧,可向下肢放射。上腰椎神经受损时,疼痛放射至腹股沟、大腿前外侧;下腰椎神经受损时,疼痛放射至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部。神经血管性缺血可引起间歇性跛行。部份病人可有排尿不畅、男性性功能障碍及会阴部感觉异常。检查见下腰椎棘突旁有压痛,腰部后伸时,因椎管内有效间隙减小而疼痛加剧,使腰部后伸受限。直腿抬高试验可呈阳性。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异常。胫前肌、伸肌、趾伸肌肌力减弱。膝腱反射和跟腱反射异常。也有少数病人无明显体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文章
1.17万次阅读 2019-12-09
1.02万次阅读 2018-06-04
1.18万次阅读 2019-12-09
1.2万次阅读 2019-12-09
1.9万次阅读 2019-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