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神经痛有什么特点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带状疱疹神经痛主要是以刺痛、刀割痛、灼痛
手机查看

2020-02-25 10:34 阅读:1.32万

带状疱疹神经痛主要是以刺痛、刀割痛、灼痛、跳跳痛等为主,疼痛是持续性的,且非常的顽固。为了缓解疼痛可以服用止痛药,同时搭配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效果更显著。平时的饮食要保证清淡营养,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

带状疱疹是一种让人发怵的疾病,由于它会给患者带来强烈的疼痛感,因此很多人听到这种疾病后都难免心里一颤。其实这种疾病的可怕性不仅是因为疾病本身的疼痛,它可能还会引起神经痛。那么,带状疱疹神经痛有什么特点?
  带状疱疹神经痛属于后遗症,是由于带状疱疹侵袭神经末梢导致的。如果在皮肤痊愈之后,患处依然有疼痛感,且持续时间长达一个月以上,那就可以被确诊为带状疱疹神经痛。这种后遗症引发的疼痛呈持续性,且痛感剧烈、顽固。疼痛的特点类似刺痛、刀割痛、灼痛、跳跳痛等,疼痛严重的话还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睡眠和休息,精神状态也会因此下降。
  并不是每一个带状疱疹患者都会遗留下神经痛的后遗症,发病人群占患者总数的20%左右,一般上了年纪的老人发病率比较高,其次就是身体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也可能出现神经痛。一旦出现神经痛的现象,一定要积极的治疗,才能减轻患者的不适。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主要是以止痛为主,建议服用止痛药。
  神经痛的发生就是因为带状病毒损伤神经导致的,因此在服用止痛药的同时,还建议服用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疼痛。此类药物主要是维生素类,治疗效果显着。神经痛是一个长期持续性的过程,因此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不要灰心,一定要坚持。平时还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不要吃容易上火的食物,尽量保证饮食清淡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文章

妊娠期间患带状疱疹对胎儿有影响吗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一般发生在儿童。水痘痊愈后,病毒可潜伏在神经节内,等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再次导致复发性感染,引起带状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病...

池州市人民医院 徐秀亮

1.92万次阅读 2018-05-24

带状疱疹纯粹是生气引起的
带状疱疹钟情于什么样的人呢?对于中年以上的人,又尤其爱着急、生气的人,可是最容易“惹疱上身”。先说说带状疱疹长在那儿吧?从词义上就不难理解,像绿豆粒大小一样的丘...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房栋

1万次阅读 2018-06-21

带状疱疹疼痛的治疗进展
带状疱疹俗称“转腰龙”、“缠腰龙”,它其实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患者通常于幼年接触此病毒引起水痘发作,尽管水痘的临床表现很快消失,但疱疹病毒潜伏在...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岳剑宁

1.23万次阅读 2018-06-05

了解什么是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这种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神经根神经元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生气、感冒时,病毒可再次生...

镇江市中医院 许光仓

1.2万次阅读 2018-05-30

带状疱疹疼痛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皮肤科疾病,以沿神经走行的束带状疼痛和皮肤疱疹为特征。此病毒与引起小儿水痘的病毒相同,与神经细胞有较强的亲和力,当儿童时代的水痘治愈后...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岳剑宁

1.98万次阅读 2018-06-05

不可轻视的带状疱疹
“盘腰龙”在生活中很常见,医学名称为“带状疱疹”,临床表现为身体一侧出现沿神经走行的丛集性疱疹及难以忍受的疼痛。许多患者在疱疹消失后疼痛逐渐减轻,但仍有一部分患...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岳剑宁

1.38万次阅读 2018-06-05

带状疱疹看什么科
得了带状疱疹可以到皮肤科就诊,运用中药的方法进行医治,一般治疗及时可以很快治愈疾病。但是带状疱疹伴有疼痛,这种情况是后遗神经痛,皮肤科的医生没有办法,需要尽早到...

山东省立医院 刘雯敏

1.1万次阅读 2018-12-28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症状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症状
一些带状疱疹的患者在病情恢复之后会遗留神经痛的症状,它会引起受累神经区域的剧烈疼痛感,表现为针刺样、...

镇江市中医院 许光仓

1.81万次阅读 2020-02-25

皮肤带状疱疹的症状是什么
皮肤带状疱疹的症状是什么
带状疱疹的症状是在身体一侧出现水疱,疱壁紧致、发亮。而且患者会有全身乏力以及轻度发烧的情况。它的治疗...

镇江市中医院 许光仓

1.65万次阅读 2020-02-25

哺乳期得了带状疱疹怎么办
哺乳期得了带状疱疹怎么办
哺乳期得了带状疱疹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首先要选择药物治疗,不能影响到宝宝吃奶。另外还要注意采用外敷治...

镇江市中医院 许光仓

1.54万次阅读 2020-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