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著名肠癌专家、北京安定门中医医院首席肠癌专家王桂绵教授指出,肿瘤在大肠内的生长很容易阻碍了粪便的排除,导致排便习惯的改变,但生活习惯无章的人往往会把这一身体的警示信号看成是生活习惯造成的便秘、腹泻,把便血当成痔疮,错过了肠癌早发现早治疗的最佳时期。
便秘?
患者:我今年30岁,女性,长期便秘,3~5天才大便一次,有时大便完,会有一点点血出来,但出血的情况不是经常出现。请问这种情况得大肠癌的几率高吗?
肠癌专家王桂绵教授指出,虽然现今无任何医学研究明确表明长期生理性的便秘会直接导致大肠癌的发生,但是要注意,有不少患者把大肠癌特别是左结肠癌、直肠癌出现排便困难的早期症状错以为是普通的便秘,而延误治疗。
便秘是指由于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以致大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或不尽的症状,这多由饮食缺乏纤维、水分摄取不足、生活压力、使用药物、缺乏运动及不良的排便习惯等因素造成。通常只要每天多喝水、吃一定量的蔬菜与水果,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加强身体锻炼,保持心情舒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不用多久,便秘的情况就可得到改善。
痔疮?肛裂?
很多早期直肠癌是在痔疮的“掩护”下,不断“生长壮大”,患者直至发生了明显的肠梗阻症状才加以重视,接受治疗,但这时往往都到了晚期。
肠癌专家王桂绵教授指出,很多大肠癌病人都有便中带血的症状,但受“十人九痔”的影响,几乎所有病人都认为自己是犯了痔疮而想不到是肠癌警报。王桂绵教授说,便血是很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症状,如痔疮、肛裂、结肠息肉等,但它最大隐患还是大肠癌。
通常痔疮的便血是鲜红的,不与粪便相混而附于大便表面,也可表现为大便后的滴血,严重的是喷射状,多在大便秘结时发生。大肠癌与痔疮的共同点是大便带血,不同点主要有以下三个:一是大肠癌病人的大便次数增加或不规律,而痔疮病人一般不会增加大便次数;二是出血量和出血状况不一样,大肠癌出血,血和大便往往混在一起,出血较多,而痔疮出血一般在大便前或大便后,出血量少;三是大肠癌发展到一定程度一般会腹部疼痛,而痔疮不会腹痛。另外,直肠癌还会有明显的肛门下坠感。
肛裂的便血量较少,大便时可伴有肛门剧痛,以至患者不敢大便。而大肠癌的便血常常表现为持续性少量、带黏液血便,可与粪便混在一起,便意频频,有时只解出一些血或黏液而无粪便,直肠癌约80%有便血。
腹泻?
62岁的王大伯以前经常腹泻。最近吃了些山芋,发现便秘突然腹泻,再也不用为便秘憋的难受而痛苦了。起初还觉得挺高兴。可是总腹泄,人都瘦的脱了像了也不是个事儿啊。他在家人的劝说陪伴下来到医院。听了他的诉说,医生建议他做肠镜检查,结果是大肠癌。最近刚刚做完保守治疗。
肠癌专家王桂绵教授指出,随着肿瘤的增长及所处大肠的部位不同,会有不同的临床症状,如长在右半结肠的肿瘤由于此处粪便尚未成形,通过多无障碍,会因肿块或肿瘤表面出血表现出腹部肿块、贫血、消瘦;而肿瘤长在左半结肠时则因粪便已基本成形,加上肿瘤毒素的刺激,临床上可有排便困难或与腹泻交替出现,直至出现肠梗阻等,因此大便习惯的改变是大肠癌的又一重要信号,但也经常被人忽视,特别是那些有便秘习惯的人。
大肠癌早期有一些特定的症状,如大便出血,血与大便混在一起,血多数呈暗红色,有腹泻,或出现黏液便;排便习惯改变,或大便形状变扁、变细,或排便次数增多,或便秘,或有排便不尽感;腹痛,或常感腹内不适。患者应有疾病意识,及时留意异常,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另外,55岁以上人群还应每年接受一次肠镜检查,有肠息肉病史、大肠癌家族史、溃疡性结肠炎病史、癌相关标志物检测阳性、粪便隐血检查阳性等高危人群肠镜检查要提前10年。
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是保持肠道健康预防大肠癌的有效举措,最有效科学的排毒方式是养成“三多”的生活习惯,即多运动、多饮水、多吃粗纤维食物。每周尽量保证2至3次慢跑、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次45分钟);每天保证8杯水,因为纤维素需与肠道内的水分共同发挥作用;应适当多吃山芋、玉米、新鲜蔬菜等富含纤维素食物。另外,增加肠道内的有益菌也是增加排便的好办法,比如经常喝酸奶等。
肠癌专家王桂绵教授建议,直肠癌在距离肛门8至10厘米以下发生率最高,因此将肛门指诊作为常规体检项目,每年检查一次,这一检查可鉴别大部分的远端直肠癌,避免将直肠肿瘤出血与痔疮混淆。
评价的实体瘤标准还是选用recist的标准。如果肿瘤完全消失叫CR,完全缓解了。如果肿瘤增大或者有新的病灶出现叫PD。如果肿瘤缩小30%以上,但没有完全消失,部分缓解叫PR。从PR到进展PD之间叫SD。不管是CR完全缓解,还是PR还是RD稳定,这三个都是有效的,所以疗效的评价不仅要结合患者的症状的情况,还要结合药物的副反应的情况,同时使recist标准,由医生来为疗效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要想判断自己得没得直肠癌,首先要密切关注自己的大便情况,如果在近3个月到近半年之内,出现了排便习惯的改变以及大便性状的改变,就需要给予高度关注。比如原来排便正常的人出现了腹泻或者出现了便秘的现象,尤其是当排黑色大便的时候,一定要给予高度的关注,及时医院请普外科医生做直肠直检,通过指检可以摸到一些低位肠癌的癌症病变。必要的时候,医生会指导进行直肠和乙状结肠镜的检查,观察直肠内的病变情况。而取组织做病理学检查,是明确究竟是不是得了直肠癌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要做好健康的体检,对于35岁以上的要每年进行一次常见的检查,和大便潜血的检查,如果大便潜血阳性,一定要追踪,进一步进行相关的检查,对于一些高危人群,更要警惕肠癌的发生,这些高危人群包括什么呢,第一就是45岁以上的人群,第二是有痔疮和长期便血的病人,第三就是直系亲属里头有结肠癌病史的,第四个就是有长期慢性腹泻持续超过三个月的,第五个是便秘、有黑便、粘血便者,第六个是有慢性阑尾炎,胆囊炎或者已经切除阑尾,第七个就是长期精神抑郁,近三个月体重下降比较明显,对于这部分的高危人群,要注意体检,至少每年一次,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解黑便不一定是直肠癌。黑便多见于消化道疾病,包括良性疾病以及恶性疾病。良性疾病主要包括:1.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症。一般为无痛性出血,多在饱餐、服药、饮酒后出现呕吐随后呕血、黑便。2.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常表现为上腹痛、呕血、黑便等。3.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病急表现为突发呕血、黑便。4.胃血管畸形,一般表现为呕血、黑便无明显腹痛,出血量可较大。5.消化性溃疡,腹痛为主要症状,周期性发作,发作时上腹痛呈节律性。可以合并出血穿孔,继而黑便。恶性病变、胃癌、小肠癌、结直肠癌等都可以出现黑便。
诊断大肠癌最主要的手段就是结肠镜,可以取到病检,确定大肠癌的性质,大肠癌的位置和肿块大小。可以做超声内镜,取到肿块的浸润深度和长度,还有术前的化验、检验,肿瘤系列的化验,胸部或者腹部的CT,盆腔的MR等。可以说这是现在目前直肠癌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触诊会发现腹部有包块的形成,后期患者随着癌组织增大可能会出现些肠梗阻的表现,患者表现为贫血、消瘦、乏力等全身的症状。随着癌组织增大和并发症的出现,患者出现一些临床表现,最常见的表现有:患者排便的习惯或者粪便的性状出现改变,或者患者有腹痛的表现。所以当患者出现消化系统表现,比如肠鸣、打嗝、放屁等等,一定要到专科医院做相应的鉴别诊断。
诊断直肠癌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做肠镜,取病理进行检查。在肠镜的检查下可以直视到肿瘤的病灶,然后在肠镜下直接取病理,如果病理检查找到了肿瘤细胞,就可以确定为直肠癌。还可以通过免疫组化的检查来判断肿瘤的分化程度和肿瘤的预后,甚至可以判断出肿瘤是否可以进行免疫治疗。所以一定要尽早的去做肠镜检查,早期发现病灶,早期治疗才能提高肿瘤的治愈率。
要想有效地预防结肠癌的复发,及时处理大肠的腺瘤非常重要,因为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大肠癌是由大肠腺瘤演变而来的。所以,在结肠癌手术和术后的辅助化疗之后的定期复查当中,应该至少每半年复查一次肠镜。如果发现大肠腺瘤的存在,应该及时给予内镜下的治疗,并且内镜下所切除的腺瘤组织应该送病理检查来明确是否有癌变的现象存在。在结肠癌病人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之后,如果病人有淋巴结转移的存在,需要在手术之后进行术后的辅助化疗,通过手术与化疗的综合治疗能够有效地延缓结肠癌复发的现象。
表现为粪便和血液混合在临床上肠癌便血和痔疮便血有很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肠癌便血会表现为粪便和血液混合,而且肠癌便血的时候,患者还会出现腹痛、腹胀、消瘦、乏力等临床症状。直肠癌便血的时候,患者会伴随其它临床症状出现,比如说腹痛、消瘦、乏力,但是痔疮便血的患者,并不会出现上述的临床症状,所以说一定要将两者进行仔细的区别。一般肠癌导致的出血多为暗红血液,可混在大便里面,也可以覆盖在外面,一般会伴有逐渐的贫血、消瘦、乏力,部分病人甚至以肠梗阻急性疾病,腹部可以触及包块等。
肠癌便血不一定就是持续性的。在患上肠癌后,便血属于比较常见的症状,有可能是间断性发作,也有可能是持续性发作,通常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定。肠癌多数是遗传因素所引发的,还有可能是饮食因素所导致的,另外和消化道疾病也有很大的关系。确诊为肠癌后,可以采取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还可通过放化疗的方法治疗,平时也要多注意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