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怎样治疗粘连性中耳炎

发布时间: 2012-06-19 09:52:35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Scan me!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Scan me!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粘连性中耳炎是各种中耳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导致的以中耳腔纤维组织增生或瘢痕组织形成为主要特征的后遗症。

治疗原则

根据不同病因及病期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怎样治疗粘连性中耳炎早期轻症者病变处于可逆或部分可逆阶段,可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并密切随访观察。听力下降较重者,可依据具体情况施行手术治疗或佩戴助听器提高听力。

早期治疗

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影响咽鼓管功能的慢性鼻、鼻窦、鼻咽疾病,如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和腺样体肥大等。

平衡鼓室内外压力:用以消除和减轻鼓室内的负压,包括咽鼓管吹张、鼓膜切开置管等。

鼓室药物注射:如鼓室内注入糖皮质类固醇激素、胰凝乳蛋白酶、巴曲酶等,可以达到松解和预防粘连的作用。怎样治疗粘连性中耳炎

后期治疗

粘连性中耳炎进一步发展成不可逆病变时,应尝试进行手术治疗,包括疏通咽鼓管、松解粘连和中耳传音结构的重建等。手术后需要在鼓室内壁和鼓膜间放置硅胶薄膜等,以防止鼓室黏膜再次粘连。必要时还应作咽鼓管置管或鼓室置管,以保持中耳腔的内外压力平衡。不适合手术者和老年患者可佩戴助听器提升听力。

推荐专家 资深医生在线免费分析病情

精彩问答

  • 慢性中耳炎耳朵积水怎么治

    慢性中耳炎耳朵积水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日常护理等方式缓解。慢性中耳炎可能由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过敏、鼻窦炎、耳部外伤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慢性中耳炎耳朵积水可使用抗生素、抗炎药、抗组胺药进行治疗。如阿莫西林胶囊500mg每日三次、布洛芬缓释胶囊300mg每日两次、氯雷他定片10mg每日一次,具体用药需遵医嘱。 2、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常见手术包括鼓膜置管术、鼓室成形术,通过手术引流积液或修复鼓膜,改善听力。 3、日常护理: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用力擤鼻或耳部进水。使用温盐水清洗鼻腔,有助于减轻咽鼓管阻塞。避免接触过敏原,减少炎症刺激。 4、饮食调节:增加富含维生素C和锌的食物摄入,如柑橘类水果、坚果、瘦肉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耳部不适。 5、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或耳塞,减少耳部压力。保持良好作息,避免熬夜,有助于身体恢复。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慢性中耳炎耳朵积水的治疗需结合药物、手术及日常护理等多方面措施。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绿叶蔬菜、鱼类、豆类等,有助于促进耳部健康。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保持耳部清洁,避免耳部感染。定期进行耳部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通过综合调理,可有效缓解慢性中耳炎耳朵积水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 治疗慢性中耳炎的方法有哪些

    慢性中耳炎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日常护理、饮食调节、听力康复等方式治疗。慢性中耳炎通常由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系统异常、耳部创伤、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慢性中耳炎可能与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药物治疗常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500mg,每日三次、氧氟沙星滴耳液每日两次、氟康唑片150mg,每日一次,具体用药需遵医嘱。 2、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常见手术包括鼓膜成形术、乳突根治术,手术可清除病灶并修复受损组织,术后需定期复查。 3、日常护理: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用力擤鼻或挖耳,防止水进入耳道。使用棉签清洁外耳道时需轻柔,避免损伤耳道皮肤。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减少中耳炎复发风险。 4、饮食调节: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橙子、猕猴桃、鸡蛋、鱼类等。适当补充锌元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耳部组织修复。 5、听力康复:慢性中耳炎可能导致听力下降,可通过听力训练、佩戴助听器等方式进行康复。听力训练包括声音辨识、语言理解等,有助于提高听力敏感度。助听器需根据听力损失程度选择合适型号,定期调试。 慢性中耳炎的治疗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耳部感染、定期复查。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作息,避免熬夜,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复发。同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情绪,有助于疾病康复。

  • 慢性中耳炎如何根治

    慢性中耳炎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根治,通常由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系统异常、过敏反应、解剖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 1、感染控制:慢性中耳炎多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治疗时可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500mg,每日三次、头孢克肟片200mg,每日两次进行抗感染治疗,必要时可配合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每日三次,每次2滴局部消炎。 2、咽鼓管功能改善:咽鼓管功能障碍会导致中耳通气不良,加重炎症。可通过鼻腔喷雾剂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每日一次,每次2喷减轻鼻腔黏膜水肿,促进咽鼓管通畅。同时,建议进行咽鼓管吹张训练,每日2-3次,每次持续5分钟。 3、免疫调节:免疫系统异常可能使中耳炎反复发作。可使用免疫调节剂如匹多莫德口服液每日一次,每次10ml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对于过敏体质患者,可配合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每日一次,每次10mg控制过敏反应。 4、解剖结构矫正:部分患者因解剖结构异常如鼓膜穿孔、胆脂瘤等导致中耳炎难以根治。需通过手术如鼓室成形术、乳突根治术修复异常结构,清除病灶,恢复中耳正常功能。 5、生活习惯调整:避免用力擤鼻、游泳时戴耳塞、保持耳道干燥等有助于预防中耳炎复发。同时,注意增强体质,避免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减少中耳炎诱因。 慢性中耳炎的根治需要综合治疗,日常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增强免疫力。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炎症消退。定期复查,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可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复发。

  • 中耳炎严重怎么治疗

    中耳炎严重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通常与感染、耳部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 1、药物治疗:中耳炎严重时,需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如阿莫西林胶囊500mg每日三次、头孢克肟片200mg每日两次、克林霉素胶囊300mg每日三次。同时可使用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每日三次,每次2-3滴,缓解耳部不适。 2、手术治疗:对于反复发作或药物治疗无效的中耳炎,可考虑手术治疗。常见手术包括鼓膜置管术,通过置入小管引流中耳积液;鼓室成形术,修复受损的鼓膜和中耳结构,改善听力。 3、感染控制:中耳炎严重时,需积极控制感染源。避免接触感冒患者,保持鼻腔通畅,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减少细菌滋生。注意耳部卫生,避免用力擤鼻,防止细菌进入中耳。 4、耳部护理:保持耳部干燥,避免进水。洗澡或游泳时使用耳塞保护耳道。避免使用棉签等物品清理耳道,防止损伤鼓膜。定期检查耳部,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5、生活习惯:调整生活习惯有助于缓解中耳炎症状。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增强免疫力。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耳部不适。适当运动,如散步、瑜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耳部健康。 中耳炎严重时,需结合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同时注意耳部护理和生活习惯调整。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草莓,增强免疫力;适量补充富含锌的食物如坚果、瘦肉,促进耳部健康恢复。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减少炎症反应。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增强体质,预防中耳炎复发。

  •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怎么办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通常由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过敏、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原因引起。 1、感染: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通常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内闷胀感等症状。治疗时可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颗粒125mg/次,每日3次、头孢克洛干混悬剂20mg/kg/日,分2次服用或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颗粒30mg/次,每日2次。 2、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功能障碍可能导致中耳积液,表现为耳部不适、听力减退。可通过捏鼻鼓气法或咽鼓管吹张术改善功能,必要时使用鼻喷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每侧鼻孔1喷,每日1次。 3、过敏:过敏反应可能引发中耳炎,表现为耳部瘙痒、分泌物增多。治疗时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糖浆5ml/次,每日1次或局部使用抗过敏滴耳液。 4、鼻窦炎:鼻窦炎可能通过咽鼓管影响中耳,表现为鼻塞、流脓涕、耳部不适。可使用鼻喷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每侧鼻孔1喷,每日1次或口服抗生素治疗。 5、腺样体肥大:腺样体肥大可能压迫咽鼓管,导致中耳积液,表现为打鼾、张口呼吸、听力下降。严重时需进行腺样体切除术或扁桃体切除术。 日常护理中,注意保持鼻腔通畅,避免用力擤鼻,减少上呼吸道感染风险。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草莓,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过敏原。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

  • 卡他性中耳炎怎么治疗

    卡他性中耳炎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卡他性中耳炎通常由感染、过敏、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卡他性中耳炎的治疗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500mg,每日3次用于控制感染;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10mg,每日1次缓解过敏症状;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5mg,每日2次减轻炎症。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滥用。 2、物理治疗:咽鼓管吹张法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通过增加咽鼓管通气量缓解中耳压力。患者可尝试捏鼻鼓气法,即捏住鼻子闭口鼓气,每日2-3次,每次持续5-10秒。热敷耳部也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感。 3、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鼓膜切开术通过在鼓膜上切开小口引流积液;鼓膜置管术在鼓膜上放置通气管,保持中耳通气。手术需由耳鼻喉科医生评估后进行。 4、预防感染:保持鼻腔清洁,避免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每日1-2次,清除鼻腔分泌物。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减少过敏反应。 5、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烟草和酒精对咽鼓管的刺激。保持充足睡眠,增强免疫力。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或耳塞,减少对耳部的压力。 卡他性中耳炎的护理需注重饮食调理和运动锻炼。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如橙子、猕猴桃、菠菜等,增强免疫力。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对咽鼓管的刺激。运动上选择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瑜伽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用力擤鼻,减少感染风险。

  • 鼓膜穿孔中耳炎吃什么药

    鼓膜穿孔中耳炎可通过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和止痛药物进行治疗。鼓膜穿孔中耳炎可能与感染、外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1、抗生素滴耳液: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和妥布霉素滴耳液是常用的抗生素滴耳液,每日2-3次,每次3-5滴,直接滴入耳道,有助于控制局部感染,减少炎症反应,促进鼓膜愈合。 2、口服抗生素: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和克拉霉素片是常用的口服抗生素,每日2-3次,每次500mg,通过全身用药控制感染,防止炎症扩散,减轻中耳炎症状,促进病情恢复。 3、止痛药物: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和双氯芬酸钠片是常用的止痛药物,每日2-3次,每次200-400mg,缓解耳痛和头痛,改善患者不适感,提高生活质量。 4、抗炎药物:地塞米松片和泼尼松片是常用的抗炎药物,每日1-2次,每次5-10mg,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中耳炎症状,促进鼓膜愈合,改善听力下降。 5、营养支持:维生素C片和复合维生素B片是常用的营养支持药物,每日1-2次,每次100-200mg,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组织修复,加快病情恢复。 饮食上建议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鱼类和新鲜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用力擤鼻和耳道进水,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增强体质,促进康复。

  • 婴儿中耳炎怎么治

    婴儿中耳炎可通过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热敷等方式治疗。婴儿中耳炎通常由感冒、鼻窦炎、过敏、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 1、感冒:感冒是婴儿中耳炎的常见原因之一。感冒时,鼻咽部的炎症可能通过咽鼓管蔓延至中耳,导致中耳炎。治疗感冒时,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液缓解鼻塞,保持鼻腔通畅,减少中耳炎的发生风险。 2、鼻窦炎:鼻窦炎是婴儿中耳炎的另一常见原因。鼻窦炎时,鼻腔和鼻窦的炎症可能通过咽鼓管影响中耳。治疗鼻窦炎时,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剂,如布地奈德喷雾剂,每日一次,每次一喷,缓解鼻腔炎症。 3、过敏:过敏反应可能导致鼻黏膜肿胀,影响咽鼓管功能,从而引发中耳炎。治疗过敏时,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口服液,每日一次,每次5毫升,缓解过敏症状。 4、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婴儿中耳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治疗细菌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每日三次,每次两滴,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 5、病毒感染:病毒感染也可能导致婴儿中耳炎,常见的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病毒。治疗病毒感染时,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颗粒,每日两次,每次15毫克,抑制病毒复制。 婴儿中耳炎的治疗过程中,家长应注意保持婴儿的鼻腔通畅,避免婴儿接触二手烟,定期清洁婴儿的耳朵,避免使用棉签等物品深入耳道。饮食上,应保证婴儿摄入足够的营养,增强免疫力。运动方面,适当增加婴儿的户外活动时间,促进身体健康。

  • 中耳炎患者可以游泳吗

    中耳炎患者不建议游泳,游泳可能加重病情或引发感染。中耳炎是耳部常见的炎症性疾病,通常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闷等症状。游泳时,水进入耳道可能导致细菌或真菌感染,进一步加重炎症。对于急性中耳炎患者,游泳会延缓康复;对于慢性中耳炎患者,游泳可能诱发急性发作。即使佩戴耳塞,也无法完全避免水进入耳道。建议中耳炎患者在病情完全康复后再考虑游泳,并注意耳部卫生。 1、感染风险:游泳时水进入耳道,可能携带细菌或真菌,增加耳部感染的风险。中耳炎患者耳部屏障功能减弱,更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感染可能加重耳痛、流脓等症状,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建议避免游泳,直至炎症完全消退。 2、病情加重:水进入耳道会增加耳内压力,可能加重中耳炎的症状。耳痛、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可能进一步恶化。对于急性中耳炎患者,游泳会延缓康复进程;对于慢性中耳炎患者,游泳可能诱发急性发作。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耳部护理。 3、耳塞无效:即使佩戴耳塞,也无法完全避免水进入耳道。耳塞可能因佩戴不当或材质问题而失效,导致水渗入。耳塞可能压迫耳道,加重不适感。建议中耳炎患者避免依赖耳塞,选择彻底避免游泳。 4、康复建议:中耳炎患者应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耳液或口服药物,如氧氟沙星滴耳液、阿莫西林胶囊等。同时,保持耳部干燥,避免用力擤鼻,防止细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定期复查,确保炎症完全消退。 5、替代运动:中耳炎患者可以选择其他低风险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太极等。这些运动不会对耳部造成压力,同时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康复。运动时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身体状态稳定。 中耳炎患者应避免游泳,直至病情完全康复。日常护理中,注意保持耳部干燥,避免感染。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锌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坚果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运动方面,选择低强度的活动,如散步或瑜伽,促进身体恢复。定期复查,确保耳部健康。

  • 气压损伤性中耳炎怎么办

    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可通过使用药物、耳部护理、气压调节等方式治疗,通常由气压快速变化、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1、药物使用: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可能与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压力失衡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可使用布洛芬片200mg/次,每日3次缓解疼痛,氯雷他定片10mg/次,每日1次减轻炎症,氧氟沙星滴耳液每次2-3滴,每日3次预防感染。 2、耳部护理:保持耳部清洁,避免用力擤鼻,防止加重中耳压力。可使用温毛巾热敷耳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避免使用棉签清理耳道,以免损伤耳膜。 3、气压调节:在乘坐飞机或潜水时,可通过咀嚼口香糖、吞咽动作或使用专门的气压调节耳塞,帮助平衡中耳内外压力,减少气压变化对耳部的损伤。 4、咽鼓管训练:通过吹气球、吞咽练习等方法,锻炼咽鼓管功能,增强其调节气压的能力,预防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的发生。 5、就医建议: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如出现剧烈耳痛、听力严重下降、耳道流脓等情况,需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检查和治疗,必要时可能需要耳膜穿刺或鼓膜置管手术。 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如橙子、菠菜等,增强免疫力。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有助于耳部健康。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保护听力。

精编文章

×

特约医生在线咨询